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上海建工:423位!迈入世界500强!
站在上海建工大厦20层的观景平台上,一江之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等上海地标性建筑仿佛触手可及。
“上海新十大地标性建筑,有九个半都是我们上海建工建造的。我们每年参与70%以上的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征看来,上海建工的发展节律与上海的发展节律是一致的。上海建工根植于上海这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早已将上海“开放”“创新”的城市特质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基因当中,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建工以2054.97亿元营业收入首次上榜,位列第423名。新变局、新机遇、新挑战,迈入世界500强,上海建工铿锵再出发。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
“进入新时代,适应、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是每个企业的大政治、大担当、大责任。只有服务国家战略,才有企业的大市场和长远发展。”徐征坦言,上海建工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等,都围绕着国家战略这一大局。
近年来,上海建工瞄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工程、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徐征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有关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要求,正是上海建工近些年来业务增长最快的板块,也是未来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力点。
事实上,作为环境工程“国家队”的中坚力量,2019年上海建工仅环境工程业务在建合同就有240亿元。以上海市桃浦镇603污染地块修复、海南省昌化铅锌矿矿山环境治理示范、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大学生态水系建设、上海市长三角路演中心湿地修复和新江湾城生态保育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程,让上海建工以“硬实力”赢得了环境工程领跑者的美誉。
“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我们经常会思考,上海建工能够做什么,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徐征坦言,上海建工的愿景是“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从“工程承包商”转型升级为“建筑服务商”,就是要成为能够提供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整体开发、融资支持、总包管理、施工建造、系统集成、销售支持、物业管理、数据监测、运营维护和建筑更新等全过程专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成为能够对智慧城市基础性工程建造和城市更新给予全方位支持的增值服务提供商。
“我们所有的服务都是以人为本的。”徐征表示,“服务说到底就是要对人负责。”在土壤修复上,上海建工采用最严格的标准和最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国内的土壤修复标准;在河道治理方面,上海建工坚持“河道不是渠道”理念,使河道具备生物多样性,拥有自净化的功能;在矿藏开发方面,上海建工坚持“开发一段修复一段”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我们希望能清楚描绘每一栋建筑的前世今生,能够有科学依据地展望它的未来生命。我们负责它的心肝肺、血管、所有和生命有关的一切,这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徐征如是说。
●对科技充满好奇心●
上海建工承建的浦东足球场,是国内第一个严格按照国际足联(FIFA)标准设计的专业足球场,被列为2023年亚洲杯决赛举办地。“因为场馆建设难度较大,所以我们通过数字化来加强技术创新。”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浦东足球场看台板PC构件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因此项目运用钢框架结构+看台板PC构建进行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经过首次碰撞分析,就发现约1.2万处碰撞点。“幸亏做了BIM建模,才极大地减少了工期损耗和成本损失。”项目负责人感慨不已。
“我们还创造性地将BIM和3D航拍扫描进行了结合”,在项目现场的显示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由虚线和实线组成的项目实景。“BIM模型的‘虚’+航拍扫描的‘实’,虚实结合形成了鲜明对比,方便比对施工进度,更好地指导现场部署、优化施工组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浦东足球场的数字化、信息化应用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上海建工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
“上海建工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正是有了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才掌握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徐征看来,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与提升产业能级相结合,二是要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激励机制。近年来,上海建工除了在传统建筑施工业务上加强科技创新外,还在城市更新、环境治理、建筑3D打印和建筑设施设备运维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的员工晋升通道是完全打通的。”徐征表示,在人员层面上,上海建工构建了从全员到核心员工,到核心骨干,到职业经理人的4层激励机制。在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上,上海建工建立了“中央研究院”模式的两级研发机构,2019年科研经费达到62亿元;在人才激励上,上海建工近年来推出了包括职业经理人制度、核心员工持股、建设人才公寓在内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今,上海建工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7位国家级设计大师、18位上海市领军人才,10人荣膺“上海工匠”称号。
●新台阶 新视界●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建工首次上榜,位列第423名。自1998年上市以来,上海建工营业收入在2003年站上100亿元平台,2013年跨入1000亿元平台,2019年迈进2000亿元大关。67年来,一代代上海建工人在接续奋斗中,以实干创造新成就、实现新梦想。
67年的时光,上海建工勇当行业先行者和排头兵,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壮大,传承执行力、诚信、工匠“三大文化基因”,塑造“工程师气质”、培育“服务商文化”,始终以全产业链优势为客户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徐征强调:“我们要500强,不要500大。”他表示,上海建工要始终专注于发展质量,要在精耕专业与创新突破中打造行业最具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感召力的企业。他坦言:“我们都是时代的追梦人、永远的奋斗者,进入世界500强,是上海建工再攀高峰的新起点。未来上海建工将坚持创新引领、拓展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加快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如今的上海建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它以更宽广的视野博采众长,以更从容的姿态兼容并蓄;它不仅有与世界同行的自我超越勇气,更有回击逆流、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动担当。从追求卓越到基业长青,从“国家队”到世界500强,上海建工,铿锵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