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党建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一建集团党委
一建集团敢打硬仗,敢拼第一,成为发展强劲的建筑施工企业,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夯实,离不开项目党支部的建设,离不开党员队伍的作用,离不开工地各方在党旗下齐心聚力。 一、支部建在项目上,夯实基础强组织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掀起城市建设热潮,一建集团承建了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项目,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也是对我们这个老企业和队伍的考验。 我们党委意识到,项目是建筑业的基本单元,在项目施工现场,最需要“主心骨”,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才能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员工,圆满完成工程项目。于是,项目党建应运而生。 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于九十年代初,在项目上建立党支部,达到重点工程建设出成果、出精神、出人才的多重效应。1993年6月24日,《解放日报》以“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深入到现场”为题,对一建党委的项目党建作了推介。自此,项目党建纳入了党委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像抓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一样,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抓实干,立足五个注重: 1、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建设。党组织强,首先要制度强。为了加强项目党支部建设,党委先后制订了《施工总承包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办法》和《外埠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尤其是在这基础上,我们制定《党建工作实施细则》100条,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了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2、注重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共同推进。党组织强,还需要目标明确执行力强。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坚持事前策划、过程推进、总结评估,使基层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具体做好“三步曲”:一是在项目开工时,对项目的党建工作进行策划;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项目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三是定期对项目党建工作进行评估。 3、注重班子建设,选好领头人和骨干。党组织强,更需要班子强。我们党委非常重视在组织上配齐配好项目党支部书记,明确项目党支部书记要通过“公推直选”,从项目管理班子中产生,强调让一批优秀青年党员项目经理“双肩挑”,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在一些特大型项目上,党委又专门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既加强项目党建工作,又作为培养锻炼青年的舞台。 4、注重贴近企业实际深化项目党建。党组织强,还需要与时俱进。党建工作要与施工管理方式和公司运营机制的变化紧密结合,20年来,项目党建经历了现场党建、党建联建和工地党建三个阶段。从与土建施工管理相适应的现场党建发展到与市政工程建设相适应的党建联建;又从党建联建发展到与总承包总集成相适应的工地党建,使得项目党建的组织形式不断的创新发展。 5、注重载体和方法创新、务求实效。党组织强,更需要及时总结。我们形成并坚持“凝聚、联动、延伸、评估”项目党建八字工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力聚于工地间,转化优势促发展 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国资委党委的要求,我们不断拓展党建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区域性大党建格局,做到“围墙内外是一家”,将工地上所有的党员包括业主、总承包、监理、专业单位和劳务分包等单位的党员组织起来,互联、互补、互动,从而将党建工作的四方面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1、发挥党员队伍优势,增强项目凝聚力,确保重大知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我们党委将项目党建与践行“勇攀第一”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在困难面前敢于突破、敢于争先。60多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创先争优在一线、岗位承诺作贡献”活动,在工程建设、科技创新、项目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勇攀第一,带动群众共同创优,明显增强了党员和职工队伍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企业在超高层施工领域的领先地位。 632米的上海中心是一建集团第六次刷新上海建筑新高度的代表工程。我们以上海中心主体结构工程为载体,在现场召开了创先争优承诺会议,党支部和参建的所有党员都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广大党员带领建设者顶烈日、斗风雨、战严寒,创出了仅用60个小时就完成了连续浇捣6万立方米基础底板混凝土的世界新纪录,目前正在向年底实现400米的目标推进。 我们党委及时在上海中心工地现场召开了项目党建工作评估会,得到了业主、建工集团上海中心总承包项目部联合党委、监理单位、专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2、发挥组织保证优势,集成党建资源,提升项目总承包能力。 一建集团承揽了41万平方米的静安嘉里中心、42万平方米的北外滩北玉兰广场、46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大厦等一大批施工总承包项目。 工地党建通过党建联建平台,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将业主、总承包、监理、专业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党员组织起来,集成了党建资源,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做到思想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题共解,达到了项目总承包与党建全覆盖的统一,使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的管理优势。 比如,位于闹市中心的静安嘉里中心是一个超大、超深、超高的特大型工程,工地党支部把业主、总包、监理、幕墙以及各分包队伍中的33名党员组织起来,进行了公开承诺和践诺,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思想引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一建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一建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了国内市场的布局。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我们各级领导和党员积极带头,目前有5名一建集团领导和21名中层干部在外埠项目上与职工同甘共苦,有150余名党员带头“走出去”,形成了“走出去”的良好导向。特别是在援疆工程建设中,广大党员踊跃报名,冲锋在前、不辱使命,充分发挥了“主心骨”和“顶梁柱”作用,带领建设者克服了沙尘暴频繁、昼夜温差大、饮食不习惯以及恐怖事件的影响,确保了援建任务紧张有序地推进。 一建党委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总队”,各工程公司党组织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分队”,为“走出去”的职工家属服务,使职工在外地安心工作,保证了“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广州第一高”、“宁波第一高”、“苏州第一高”、“浙东第一高”、“镇江第一高”等全国13个城市建设中打出了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的品牌。 4、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形成和谐发展的氛围。 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和总承包能力的提升,一建集团成建制的分包队伍施工人员有15000余人,施工高峰时达20000人。企业虽然与分包队伍有合同关系,但党组织必须要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做好稳定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国企社会责任。 一建集团党委成立了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在工地开办“农民工学校”;组织30多个主要分包单位开展竞赛活动;每年开展评选10名优秀进城务工青年活动;对农民工宿舍实行旅馆化管理;开展“文化进工地活动”。这些人性化的举措,得到了分包单位和农民工的肯定,从而形成了搞好工程建设的合力,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不扰民少扰民,各项目党支部坚持做到“动态早知道,情况早掌握,矛盾早化解”,在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站开工前,项目党支部及时组织前期调研小组走访街道、居委、派出所、交警等近20家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单位,到50多户居民家中实地查看房屋结构情况,编制了《前期调研记录及周边居民情况调查表》,建立了工地应急反应小组,树立了“建设先锋、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三、我们的体会 1、打造一流工程,必须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搞工程,首先要把关键的基础抓好。尽管项目是变化的,党员是流动的,工地上的关联是多方的,但我们党委始终坚持在每一个项目增强组织意识。所有党员到哪个工地,就到哪里参加这个党组织的活动;所有项目,都选派最得力的人员组建党组织;所有困难和挑战的破解,都有党组织坚强的后盾。 2、集成党建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能量。我们从单纯的土建施工管理到总承包总协调,由次也产生与地方政府部门、业主、监理、专业单位、劳务分包等单位更加紧密的联系。从党组织的形态上看,必须适应企业生产方式的变更,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工地党支部,从而形成一种合力,经过工程建设各方党员的共同努力,党组织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终形成企业的发展优势。 3、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党建工作,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项目党组织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在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中扩大视野、拓展平台、创新有为。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项目党建对企业提高总承包总集成的能力,对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都有好处。把现场党建、党建联建、工地党建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推动我们企业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抓好“两个转变”:一是企业的经营市场从地方为主进一步向国内市场转变,二是企业的经营方式从施工总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项目党建,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各级组织活力,为全面完成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增添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据市国资党委一建现场会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