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24 来源:今企网 作者:刘 诚 浏览次数: 82 靠什么赢来支撑企业发展,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党委的体会是: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合力聚在工地间,将党建工作的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一、案例背景 在上海城市建设的热潮中,一建集团先后承担了上海商城、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体结构工程建设,曾经“五创上海建筑新高度”。目前,正在承建的“中国第一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主体结构工程也已封顶,并成为一建第六次刷新上海建筑新高度。至2013年底,集团合同签约额达到的200.05亿元,营业额达到170.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15亿元,目前在建施工面积700多万平方米,特大型工程之多前所未有,外地项目之多、管理跨度之大前所未有,生产规模总量之大也是前所未有。 面对“三个前所未有”,一建集团党委,将项目党建与践行“上海一建、勇攀第一”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并通过对“工地党建”的有益探索,积极完善区域化党建的管理模式,努力打造项目党建升级版。 二、演革过程 探索开展项目党建的多种实现形式,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建集团施工现场的党建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支部建在项目。一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南浦大桥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围绕经济、服务项目,达到重点工程建设出成果、出精神、出人才的多重效应。1993年6月24日,《解放日报》以“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深入到现场”为题,对一建项目党建进行了报道推介,至此,一建各工地坚持做到项目党建与项目部组建实行“三同步”:即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步配备党组织负责人,同步开展党建工作。 第二阶段是开展党建联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上海一大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架道路项目接踵而至。市政工程与超高层建筑的最大区别在于施工战线长,从“一个点”到“一条线”,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影响和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一建拓展项目党建,主动融入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与分包单位、社区警所、居委会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活动,不仅把自有职工,而且把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发动起来,同时还争取地区政府等各方面对于工程建设的支持。 第三阶段是探索“工地党建”模式。在世博建设中,为了集成工程建设各方资源,确保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有效落实,项目党建把服务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围墙内外是一家”,又将党建联建拓展为工地党建。从党的组织资源上加强整合、形成合力。党组织的成员构成,由业主方牵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单位等结合一起,并吸收地区相关组织参与,最后由区建交委党组织发文组建工地党支部,形成组织形态上的联手机制,把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的党员和参建人员凝合在一起,形成了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格局。 三、体会与思考 一是增强项目凝聚,确保重大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上海中心大厦,为了刷新上海建筑新高度,一建在现场召开了创先争优承诺会议,党支部和参建的党员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广大党员带领建设者顶烈日、斗风雨、战严寒,采用了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钢平台体系,提前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一建党委还在现场召开项目党建评估会,在业主代表、监理及专业单位等,对项目党建工作的业绩均给以较高的评价。 二是集成各种资源,提升项目总承包能力。一建集团以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揽了静安嘉里中心、北外滩北玉兰广场和陆家嘴中心等一大批项目。以“工地党建”为平台,实施业主、总承包、监理、专业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党建联合体,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做到思想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题共解,达到了工程节点目标与党建活动目标先一致,把文明施工渗透与安全、质量管理,确保高速、优质推进。 三是坚持“施工不扰民”,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一建党委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率先作出公开承诺:把方便让给市民,把困难留给自己,做到“泥浆不外流、管线不损坏、车轮不沾泥、渣土不乱抛、尘埃不飞扬、施工不扰民”。在涉及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民生工程”,各项目党组织坚持做到“动态早知道,情况早掌握,矛盾早化解”,在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车站在开工前,项目党支部及时组织前期调研小组走访街道、居委、派出所、交警等近20家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到50多户居民家中实地查看房屋结构情况,编制了《前期调研记录及周边居民情况调查表》,通过党建联建、社区共建,建立了工地应急反应小组。车站地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周边环境比较复杂,项目东西两侧有超过100年的静安别墅,工地周边有一颗120年的广玉兰古树,有一百多位近百岁的老人。两年多来,项目部将3个“一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项目的目标,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精细管理的作风受到了静安区和申通集团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建设先锋、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