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发表时间:2015-01-05 【案例背景】 尚汇豪庭项目毗邻徐汇区中山西路、宜山路、华石路,位于徐汇闹市中心。该项目体量大,有20幢多层和高层以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周边居民区集中,居住和来往人口数量多,工程建设影响面大。工程开工前,附近居民就拉出横幅表示不满,认为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声、光、尘等污染将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工地党建联建工作在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尚在探索摸索阶段。2013年2月,四建集团党委与徐汇区建交委签订了《共建协议》,以尚汇豪庭项目为试点,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方式,优化丰富在建工程管理手段,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探索加强、改进城区建设和管理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徐汇区建交委与四建集团党委共商工地党建联建试点工作,双方就完善工地党建联建方案、整合党建资源等进行了探讨,并在“拓展项目党建新路径,主动融入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上形成了共识。 【工作实践】 按照建工集团党委提出的“针对施工一线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进一步拓展项目党建的工作内容,并创新项目党建的组织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搞好项目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四建集团党委联合业主、监理、派出所、社区街道、居民区等单位,于2013年6月组建徐汇区尚汇豪庭项目工地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由7家单位的18名党员组成。通过党建联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思想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题共解、和谐共创、多方共赢的联动机制和工作格局。 1、开展立功竞赛活动,营造积极氛围。以往的立功竞赛活动拘泥于“围墙内是一家”的观念。如何延伸为“墙内墙外是一家,共建社区工地和谐”的理念,并融入到立功竞赛活动中,临时党支部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赛前与各方进行了充分协商,活动范围除了总包和分包外,扩到了业主、监理、投资监理等单位,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竞赛氛围。从2013年11月份开始,一个以“铸精品先锋,为徐汇添彩”为主题的工程结构施工阶段立功竞赛在工地全面展开。 2、利用社区资源,为工程建设服务。徐汇区建交委、田林社区(街道)党工委、华鼎居民区等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彼此形成合力,有效推进了工程建设。从2013年9月份举办的中秋之夜赠送月饼、放映电影活动,到送来了以“关怀驿站”为内容的计生知识宣传版面;从徐汇区建交委工会、田林街道总工会和四建集团工会三方在尚汇豪庭工地举行的“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捐书仪式,到举办法制宣传讲座等,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同时,还发挥临时党支部整体优势,与华鼎居民区党总支一起,多次召集附近居民召开座谈会,就居民关心的噪音、扬尘、房屋结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 3、评选“双月之星”,使项目文化人格化。临时党支部从2013年5月份开始,开展了“双月之星”评选活动,让项目先进员工的“闪光点”闪光。评选结果张贴在工地宣传橱窗内,以提高参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至2014年8月,共评选出8位为工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这些员工分别来自总包、业主、监理和专业分包等。 【体会与思考】 竞赛活动赛出了精神,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各施工节点完成情况良好。主要节点提前完成,为业主准时开盘创造了条件。社区资源的利用,丰富了建设者的精神生活。在与居民的沟通中,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从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理解。评选“双月之星”活动,在工程建设中营造了学先进、树典型的良好氛围,集聚了项目正能量。 工地党建的魅力,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从工地围墙内部走出,延伸到地域之外;从“理念渗透”的探索,到“互动合作”、“互利多赢”的初步尝试,其经验编进了“徐汇区区域化党建案例汇编”一书。临时党支部成为了各方信息沟通、矛盾调解、利益协调的中介和桥梁,将政府管理部门条块式、分隔化的管理整合起来,推进“一站式”管理服务,大大降低了社会服务成本,优化了社会管理方式。当然,如何将分包中的党员融入到临时党支部,如何使临时党支部管理常态化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