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市国资委 发表时间:2015-03-12 【案例背景】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于2008年11月29日开工,定于2014年年内竣工交付。超高层次建筑、超难度技术,需要有超一流水平的队伍来担当。而施工现场约3500名务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经理部联合党委在项目启动后就成立了农民工学校。五年多来,联合党委把农民工学校作为提高农民工素质教育的平台,通过联合工会牵头组织各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提高劳动技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工作实践】 1、搭建学习平台,完善组织构架。农民工业余学校成立后,总包项目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下设土建、机电、钢结构幕墙、装饰等五个分校。从安全教育为主线,开设法制宣传、礼仪培训、技能培训等课程。一是按照各阶段工程节点目标,拟定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案;二是由总包负责人任校长,组织师资力量,聘请参建单位骨干力量作为任课老师;三是落实教育培训场所,项目部腾出近90M2的场所作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授课教室,并配置了投影仪、有关建筑施工的材料,力求做到农民工教育全覆盖;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市安质监总站、浦东公安消防支队、陆家嘴治安派出所、浦东交警明珠中队的警官和海事大学、社区医生到工地为农民工开讲授课。 2、创新培训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建筑,开设农民工业余学校的目的是塑一流民工、建一流工程;办学宗旨是学知识,练技能,当能手,争做文明型民工,构筑学习型工地。课程设置是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先后开设了电焊工培训、考核,文明礼仪、卫生防疫、交通法规、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课程,让农民工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接受技能培训和精神文明教育。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建设者在教育培训中,受到良好的启迪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据统计,每年有约3000人次受到了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3、做好事办实事,确保后勤服务。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为了方便大家就餐,项目部还在主楼49层225米处,设立了农民工就餐点,在楼层就餐的农民工还可以享受一定的伙食补贴,不但减少了他们就餐时上下奔波,让他们在午间能得到充裕的休息,同时还提高了施工电梯的垂直运输效率,进一步节能降耗。为了让农民工感受到工地大家庭的温暖,每年春节租用大客车,组织农民集体返乡,让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元旦、“五一”和国庆等传统佳节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午餐。工地还建立了医务室,专职医务人员为农民工做好常规治疗。同时,还开通了与仁济医院(东院)的急诊绿色通道,使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体会与思考】 1、注重针对性,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超高层建筑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每个农民工进工地第一堂课就是安全教育,增强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项目部注重形象化教育,编印了《安全生产手册》、《消防安全手册》,分发给每一个农民工。在农民工中选送15人到市消防学校进行专业培训,并每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了灭火的自救能力。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用量达10万吨,足见电焊量之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机施分校开设焊接工艺专项培训班,组织现场考试,使每一个焊工合格上岗,全部达到100%合格率。 2、注重有效性,增强农民工队伍凝聚力。联合党委始终把关爱农民工作为己任,组织动员他们共同参与文明施工及各种形式的岗位创优活动。几年来,先后有32名农民工被评为竞赛区立功竞赛“优秀个人”,有14个班组被评为“先进班组”,有620名农民工被评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先进个人”。同时,还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机电分校邀请了安装集团农民工代表、上海市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市人大代表张雄伟现身讲法,介绍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一个基层单位的工会领导,并号召大家认真学理论、学技术,在政治上有追求、业务上有长进,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身工程建设。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设已成功接近尾声。包括3500名农民工兄弟在内的工程建设者们,围绕“管理创先、技术创新、工程创精、队伍创优、环境创美”的五创目标,立足安全为先、质量为重,为确保工程顺利竣工、交付使用,为推进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