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网 每周双星>>每周之星>> 正文 ? 问:最希望的是什么? 答:中标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工程,在人工岛上再创辉煌。 ? 问:最感动的是什么? 答:项目团队团结一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顶住压力,从质疑和批评中闯出来,得到了上海建工等领导和业主的高度评价。 ? 问:最成功的事是什么? 答:20万平方米的基坑内有一万余根PHC管桩,超过一百万立方的土方开挖,未对一根工程桩造成影响,工程桩全部完好。 ? 问:最难忘的是什么? 答:2014年台风来临前,在暴雨中组织施工人员坐船撤离人工岛。 ? 问:最想对其他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时刻反省自己而不是苛责别人,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先做人,后做事。 单位名称: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基础工程项目部党支部 书记姓名: 谢国平 区县大口: 市国资委 人数: 19 建制: 支部 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其造型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由香港逶迤西行,至珠海拱北湾万顷碧波中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昂起龙首,岛上珠海和澳门两个口岸恰如巨龙炯炯有神的双目。上海建工基础集团深圳公司承建的珠海口岸基础工程正是这“双目”中的一颗。 敢于担当,白手起家战荒岛 能成为这项世界级宏伟工程的重要参与者,项目部职工倍感自豪。但当他们到达施工现场时,却发现珠澳口岸人工岛是一个四面环海、面积近三百个足球场的巨型孤岛,岛上寸草不生,甚至连蚊虫都无法生存,更别提淡水、住宿、网络等后勤保障设施。岛上没有道路,人、机、料、水、油的上岛和运输都面临着严重困难。然而,项目部职工没有退缩,在深圳公司党支部进行“战地动员”后,大家纷纷表示,“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因为我们是‘铁军’! ” 岛上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手机信号。为了联系沟通和指挥协调,从每个管理人员、全体党员,到现场的所有参建者,都一视同仁,他们每人每天至少要步行20公里;为了解决设备运输难题,他们夜间打开船舶和车辆大灯为施工照明,夜以继日地修筑了全长5公里的环形临时道路;没有热水,他们就一边干啃方便面,一边动手搭建办公区和生活区。不到一个月,发电机转动了,食堂生火了,洗澡问题解决了,医务室医生就位了…… 善于管理,激发干劲保工期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施打12350多根、共50多万米、直径600毫米的预应力管桩,以及整个口岸区的基坑开挖,合同工期250天,其中桩基工期180天。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高。进入2014年3月份,时有暴雨肆虐,场地积水严重,严重影响桩基础工程施工进度。 项目部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把试桩阶段优选施工队的方法,拓展成打桩总量动态管理法,按照管桩总量三分之二的比例进行施工分配,形成良性竞争。公司党支部还将这种竞争激励机制在吊车、平板车司机等岗位上推行,打造“服务标兵”;延伸到柴油供应商领域,选拔“明星供应商”。同时,采用区域扁平化管理,把施工现场划分成若干区域,责任到人,计划到日,促使桩基施工效率明显提高。 勇于拼搏,基础“铁军”展风采
宏伟的工程,艰苦的环境,磨砺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铁军”队伍。为了节省更多地柴油用于施工发电,项目党支部动员大家在盛夏就寝时主动关掉了制冷设备;在排水口沙基随时崩坍的危险下,他们冒着瓢泼大雨,奋战到凌晨两点才排除险情;他们设计加工出特制U型吊桩索具,将施工方案中5分钟吊一根桩的时间,缩短到2分钟,管桩单日上岛突破5000米,打桩从每天1000米增加到4000米,最高峰达到7000米;他们还修筑了一条直通预留排海口、总长3公里的排水渠,解决了人工岛排水难题,并为施工现场5400根搅拌桩提供了施工用水,确保了工程快速优质完工。 目前,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桩基工程已顺利完工。珠海市委市政府、大桥项目方等对项目部的“上海建工速度”和“铁军”风范给予了高度评价,基础集团深圳分公司党支部成为深圳市直机关党工委系统“优秀党建工作示范点”。在这座即将矗立起一批现代口岸设施的人工岛上,项目部正努力实现着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飞越伶仃洋的梦想,展现着“建设铁军”新的风采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