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28 查看:今企网 作者:易志卜 党建案例 上海华建本部第一党支部:调整转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有限公司始创于1946年,是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为我国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机械有影响力的主要骨干企业,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上海华建曾是中国第一台混凝土搅拌机、第一座混凝土搅拌站、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诞生地。“华建牌”产品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杨浦大桥、磁悬浮、浦东机场、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和北京东方广场、黄河小浪底工程、国内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几年,受市场波动等因素,经营状况发生一定的困难。向改革要动力,以转型找生机,华建公司党委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干部职工走出困境,是发展逐步迈上良性循环轨道。本部第一党支部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案例背景】 2015年起,华建公司围绕建工集团整个工业板块调整发展的战略要求,进入了建厂70年历史上最大的调整转型期,且整个的调整转型的时间跨度将持续3年,无论是公司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还是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队伍结构等,都将根据企业调整转型的节奏和要求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如何在企业大调整大转型过程中,统一党员思想,发挥党员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放在党支部面前一个较为现实的课题。 【工作实践】 作为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党员组合而成的本部第一党支部紧紧围绕企业调整转型目标要求,着重在“付”、“收”、“稳”3个关键点上,带领各部门党员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在“付”字上做文章,努力缓解应付账款压力。资金压力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面对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应付账款以及原来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党支部所属的财务管理部,协同营业业务部及集中采购中心,积极开展“应付账款折让支付”工作,通过不厌其烦的与供应商沟通联系,告知公司“应付账款折让支付”的相关政策,一年里与177家供应商达成协议,在涉及的9272万元应付账款中,有效为公司减免了1718万元的折让金,并抵出房产12套,金额达756万元,极大的缓解了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和困难。2、在“收”字上下功夫,据理力争催讨应收账款。由于历史原因和多种因素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庞大,且历年应收账款达到一定的比例,这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此,支部所属的内控法务部党员积极参与企业内控制度管理,带头做风险防范的守护者,利用法律手段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催讨。为了做好法律诉讼工作,法务部党员骨干经常与财务管理部进行沟通联系,查询应收账款的资金情况,同时经常与营销人员进行沟通联系,积极配合营销人员做好应收账款的诉讼前的催讨工作,如,在催讨江西吉安巨石的应收账款过程中,法务人员多次赶赴江西,反复与客户交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及时催讨回了80万元应收账款,避免了公司的坏账损失。 3、在“转”字上突出稳,实现稳定调整转型目标。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结构调整,是公司去年实施调整转型战略目标过程中的一项重头工作。在调整过程中,许多员工对敞开式集中办公及新型的管理方式的不习惯,对产品转型带来的组织结构调整不理解,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思想不稳定情况,为此,党支部通过所属的组织人事部门和工会组织,认真协同其他党支部、其他工作部门,持续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一些员工对企业转型后的定位、转型后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产品生产等情况不了解,支部加大宣传力度,并通过各种谈心活动,坚持正面引导,澄清负面影响,努力消除员工的思想顾虑和认知上的误解。又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涉及到人员结构调整和相关配套政策,党支部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和工会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逐一摸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疏通工作,消除与缓解了员工偏面的想法和过激的情绪,使公司的人员结构调整工作得以顺利的实施。 【体会与思考】 坚持思想引领、正面引导是确保调整转型的关键。深化改革、调整转型,必然会带来一部分员工的想法与误解。面对员工的想法误解,党支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特殊年龄段的员工以及岗位调整过程中涉及岗位变动的员工,更加予以关注和关爱,是他们从误解到理解,进而支持调整转型。 一年来,通过艰苦而努力的工作,公司较稳定的实施了组织结构队伍结构的调整,为顺利实施建工集团为华建制定的“转型充实、调整发展”战略打下了基础。(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有限公司 易志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