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09 查看:今企网 作者:李露 王春银 632米高的申城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开拓进取、勇于攀登的见证。作为钢结构专业主承包施工企业,机施集团为能参与申城第一高楼建设而感到自豪,注重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管理能级和把握机遇打好攻坚战。集团党委以抓好项目班子、培育优秀人才、锤炼一流队伍为着力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案例背景】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由地上118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总重量约80万吨。建成后成为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城市标志之一。2008年11月29日,主楼桩基开工。2013年8月3日,主体结构封顶。2014年12月实现工程全面竣工,2015年夏季投入运营。 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机施集团党委围绕重大节点目标,确立“出精品、出精英、出精神”的主体要求。在工地,现场党支部是坚强堡垒,党员们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党员责任区、红旗党员竞赛活动、立功竞赛活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凸显了党组织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作用。 【工作实践】 为了确保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有序推进,机施集团党委重视抓好建设者队伍,积极培育“五种精神”。 一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面对承建上海第一高楼碰到的前所未有的各类难题,创新管理思路和施工技术,以“一体化深化设计、一体化施工管理”和“工厂化制作,单元式拼装”理念为根基、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模型、模拟,成功实施了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幕墙深化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实施的一体化联动管理,展示出了和建筑高度同样高超的钢结构总承包、总集成的管理水平。注重整合资源、细致研发、大胆实践,创新研发多项重量级施工设备和工艺装置,解决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彰显了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甘于付出、勇担重任的服务精神。牢固树立为业主、为工程建设全局服务的意识,积极承接业主和总承包部交办的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以提升上海中心整体形象为己任,圆满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创建等各项要求,真正做到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通过为业主及总承包部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了信赖与肯定,进一步提升了机施集团的品牌价值与形象。 三是不计得失、大局为重的奉献精神。以工程整体利益为重,将与钢结构强相关的专业施工内容全部主动纳入到一体化管理当中,为众多协作单位的施工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发挥主力军作用,想方设法,排除万难,保证了垂直运输这条生命线的始终畅通,确保了工程进度稳步推进。 四是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担当精神。为解决超级工程的超级难题,主动打破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和传统施工工艺及技术,大胆创新,敢于承担失败风险,通过精心策划、精心实施获得成功,并开辟了多个业内先河。面对高空恶劣的气候和施工条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管理,完美实现了上海中心大厦螺旋上升的独特造型。 五是海纳百川、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扬机施集团整合社会资源团队攻坚的优秀企业文化,将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企业和全国各地的厂家纳入科技攻关、深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大团队中,为实现“创第一”、“破纪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全体参建人员,形成了和谐共赢的良好团队氛围。 【体会与思考】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让机施人成为“第一高楼”的逐梦人。 自2010年4月地下钢结构开吊起,机施建设者们奋战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成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塔冠封顶等全部重大节点,凭借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多项“第一”,展现了机施人在超高层施工领域的一流水平,涌现了一批卓越的管理人才、技术领军人物和工人建筑师,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斩获了多项国家级、上海市、上海建工奖项。上海中心不仅刷新了上海城市天际线,也将机施建设者的精神与机施的品牌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大力弘扬上海中心大厦“五种精神”,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如今,机施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以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工程建设者为榜样,围绕提升专业主承包和总承包能级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五种精神”,促进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工程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为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 (上海建工集团 李露 王春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