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集团再获5项詹天佑奖

日期:2019-04-24     点击量:

 

      4月12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等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各分支机构、各省市土木建筑学会、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大型央企和国企等单位领导及詹天佑奖获奖单位代表等近500人参加。集团党办宣传处、一建集团、二建集团、材料公司、房产公司、市政总院、建工设计总院、工程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
      本届詹天佑奖共评选出30项获奖工程。集团承建的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上海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等5项工程荣列其中,占此次获奖总数的六分之一,充分展现了集团在中国工程建设创新领域的领先实力。
      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每年评选获奖工程不多于30项,至今有463项包括建筑、铁道、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代表性的项目获奖,集团累计获奖53项,占获奖总数11%,是获奖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包括一座66层高320米的办公塔楼,是已建成的上海浦西第一高楼。工程施工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塔楼基坑采用圆形无内支撑顺作法施工,利用圆形基坑的桶形效应,结合盆岛开挖技术,保证了百米级圆形基坑的真圆度及受力平衡;采用基坑微变形控制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确保了共墙的轨交12号线地铁车站的安全;首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实现液压驱动的智能化爬升;全面应用数字化施工技术,解决了管线空间位置冲突和重要结构施工难题。
      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灵感来源于活化石“鹦鹉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其建设规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内外部条件处于国内三大自然博物馆的前列。工程综合应用了建筑节能幕墙、立体绿化、地源热泵技术、热回收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自然光导光技术、雨水回收系统、绿色建材、生态节能集控管理平台、全寿命研究平台等十二大节能技术体系,成为绿色、生态、节能、智能建筑典范。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是亚洲最大的污泥消化处理项目。该工程是国内首座采用消化+干化工艺的污泥处理工程,实现了系统能量自平衡。沼气处理采用湿式+干式脱硫工艺,并采用国际先进的生化技木回收沼气湿式脱硫工艺中使用的碱液;工程生产用水为污水厂尾水的再生水,污泥液进入污水厂处理,最大限度节能降耗,避免二次污染。工程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的经典案例。
      上海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工程,是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投资建设的首个预制装配式住宅小区,由6栋装配式高层住宅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项目采用集团自主研发的长效节能装配式建筑体系、国内首创PCTF装配式体系、国内首创高层建筑无外脚手施工技术、国内首创预制剪力墙螺栓连接技术,打造了上海首个整街坊预制装配式示范小区。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集团承建的标段首创利用既有地下空间建设轨道交通枢纽的成套设计与施工技术;发明了高承压含水区盾构进出洞抗风险装置及超缓凝韧性封堵材料,实现推进过程中古塔沉降毫米级控制;研发了大吨位钢球铰轨道交通节点平转法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平转桥段长度和重量之最。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