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徐征在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加速推动建筑产业转型 加快建设绿色化基础设施

日期:2021-03-15     点击量:

“如果说老基建解决了建筑和人的链接,新基建则解决了建筑与城市数据的链接、交互和处理。建筑业正在经历创新驱动,新基建将会给建筑业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空间。建筑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正在改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推动建筑产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

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速度的协调

今年,徐征将目光聚焦于基建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对于新基建,上海建工一方面积极参与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等,另一方面布局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比如市政、环保、医疗、能源、水利、交通等项目与建筑工业联网的结合。”徐征说,“同时,我们依旧关注传统基建领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在加速发展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好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速度的协调,不光是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更要取得更高的效率、更优的结构、更为可持续的发展。“就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发展模式的转型,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根本、是基础。靠科技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徐征说。

将每一个业务板块做到极致

“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建工将继续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地扎实积累。”徐征表示,未来上海建工将继续加大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构建完备的绿色建筑与建造技术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融合,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平台,引领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技术发展。

“将每一个业务板块做到极致,是上海建工业务发展的共同特点。”徐征表示,在上海建工“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六大新兴业务,体现了公司对于这些新兴业务的看好与重视,希望能够通过技术研发、市场导入等方式,实现公司新兴业务领域的稳步增长。同时希望能在包括数据中心、通信设施等的智慧城市,包括高速磁浮、通用机场等的新兴交通设施,包括钍基熔盐堆核能、风能、太阳能工程设施等的新型能源设施等领域开展更进一步的拓展。

“上海建工依旧强调建造业务,建造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是公司最大的优势。对于上海建工来说,新兴业务与主营业务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不会因为重视了新兴业务而对我们的建造能力产生牵制。另外,上海建工要发展其他相关的延伸业务,建造业务就是公司最大的人才库。建筑行业的人才复合性非常强,未来很多新业务的人才可以从这个人才库挖掘。”徐征说。

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以服务为引领,提升公司产业链每个环节的价值,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通过全产业链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加快建设绿色化基础设施

徐征表示,“基建行业企业尽快制定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基础设施策划、设计、建造、运维、更新过程中的绿色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生态修复,共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挑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目前基建行业发展现状,他建议,一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基建企业加强绿色建造技术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绿色基建产业链,提升一体化集成实施能力,研发绿色基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基建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并在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二是加大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固废处理、城市河道等环保工程建设投入规模。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统筹考虑城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矿山、农耕用地生态修复,加大乡村河道生态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生态廊道联通城乡,发挥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在绿色化赋能下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徐征强调。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