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打造环形水系景观 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园林集团完成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二期景观水系建设

日期:2021-11-25     点击量:

近日,历时三年的建设,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二期工程正式交付启用。云谷校区采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生活、运动相围绕的“同心圆”布局,用一条景观环形水系和12座桥梁,实现自然环、学术环、生活环的有机融合。学术环是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核心,而景观环形水系则是学术环的灵魂,四个主要的学院综合体傍水而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抽调精兵强将 组建专业团队

园林集团作为景观环形水系的建设单位,负责一期、二期1.5公里河道,近2.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建设内容包括老河道回填、新河道开挖、驳岸与闸门建造、水质提升设施等。整个水系占据了西湖大学近一半的用地面积,不但体量巨大,而且具备丰富的功能。环形景观水系在本质上是个复合的功能带,一方面贯穿所有学院,串联各大主要公共建筑,另一方面,营造出自然美丽的整体湖滨风光长卷。

园林集团第一时间抽调水系工程建设专家和工程师,集结水利、市政、环境工程的优秀人才,迅速开展专项方案的编制,积极与各相关单位联动,收集前期审批文件中需落实水系功能和要求的各类相关文件,仔细分析和深化建设单位和总体方案设计方对于水系设计的需求,跨前一步予以落实和技术配合。

构建良性循环 培育自净能力

治理前,项目团队通过取样检测、污染源分析和环境容量分析发现,水系内的水体混浊发黄,悬浮物含量较高,透明度仅有30-40厘米。建成后的水系是独立的封闭水体,水动力条件差,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同时,水体驳岸多为自然驳岸,岸体泥土裸露,无植物生长,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水池底部泥淤积较厚,为典型厌氧淤泥,内源污染较为严重,总体来看水环境不容乐观。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对水环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清淤厚度约为60厘米,减少内源污染。清淤后对水底底质进行改良,降低底质中的有害物质,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根据方案设计,到了旱季的时候,外河道水体通过新建的水泵抽入预处理池,来水经沉淀过滤后,进入串联潜流净化湿地,湿地出水通过跌水进入水池主体;而在雨季,周边地表径流经水池驳岸的湖滨缓冲带进入水池,通过缓冲带中植物和土壤的净化,减少径流中的污染物。

水环主体中的水通过泵再抽取至预处理塘,通过系统性的“水下森林”技术、增氧技术和池底铺设的吸附层,构建水体良性循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待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生物量后,合理放养水生动物,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和净化,为水质净化提供多重保障。

学术环的景观水环为相对独立水系,设置了可倾闸用来维持景观水位,必要时还可开闸放水。面对突发性取水源污染或突发性暴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特殊不利情况,水体可基本在控范围内、较快速恢复透明度,进行自动生态修复,确保全年常态化水体满足目标要求。

破解施工难题 递交满意答卷

为应对疫情防控、季节性施工与场地交付导致的工期紧张,项目团队采取分段施工、多断面同时施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前一个月完成工期要求。在河道开挖驳岸施工过程中,采用土方换填和施打松木桩的方式来进行地基处理,保证驳岸结构的稳定性。面对现场河道施工交叉作业多、作业面狭长、施工面分散等问题,安排专人积极对接相关单位,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现场施工遇到问题能够高效解决。

项目内的可倾闸基坑近5米,几乎临近深基坑标准,大大提升了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难度,在听取多方专家和专业团队的意见后,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顺利通过审批。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安排专人轮番对基坑围护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监测,确保基坑作业“零风险、零安全事故”。在靠近荷花塘的位置进行打桩作业,园林集团使用自主研发的松木桩打桩锤设备,提升打桩锤效率,提高操控性,解决了松木桩作业问题。

如今建成后的西湖大学水系一、二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自净能力。俯瞰整个校园,一条环形水系和12座桥梁打造了自然蜿蜒的依靠水岸和人水和谐的景观。在下一步的水质提升工程中,园林集团将对水环设置补水泵站、循环泵站、曝气设备等设施以保证在水体在水环内可以流动交换,并按需投放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从源头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效保护水体水质,构建具有一定自净功能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