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期间上海文化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之一,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于4月底正式开放。在建设过程中,四建集团不仅实现了智慧建造,还在建造的基础上,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上图东馆提供智慧运维,实现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BIM模型向施工应用转化的时间,而且实现了基于建造BIM模型的多专业交叉施工协调管理,还完成了基于BIM的竣工模型验收。同时,竣工BIM模型快速向运维模型转化,运维人员借助运维BIM模型就可迅速发现问题、派发工单、排除故障,实现低碳安全高效运维。 以BIM、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成为上海建工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上海图书馆东馆占地面积3.95万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114951平方米,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馆内空间包括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各功能区域可满足每年举办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设计BIM模型向施工应用转化,时间减少80% 四建集团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自动提取BIM中设计信息,支持施工应用。因此,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部署的设计BIM模型自动转化算法,可自动完成设计模型解析、图纸与模型一致性审核、构建分类、数据匹配等工作,减少80%的设计模型向施工应用转化的时间。2021年底,该平台通过了上海市经信委验收和CNAS软件测试认证,成为国内首批面向公共建筑智慧建造和运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成功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该平台已在集团在建或建成的上海大歌剧院、中共一大纪念馆、三甲医院等600多个项目中得以应用,注册用户达1.3万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的工程数据最终也被汇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使这个平台具备了不断“自优化”的功能。 随着该平台的逐步推广与广泛应用,目前公共建筑从建造到运维跨阶段信息断层严重、数据融合困难、管理粗放、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将真正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