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叶卫东受邀在哈佛商业评论未来管理大会2023上发表《数字化重新定义未来建筑形态》主题演讲

日期:2023-09-01     点击量:

8月30日,由《哈佛商业评论》主办的第三届“未来管理大会2023”在北京举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应邀出席,并围绕“数智时代与未来企业”这一主题,发表了题为《数字化重新定义未来建筑形态》的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哈佛商业评论未来管理大会。众所周知,建筑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赋能,日益成为一个崭新的行业。所以“数智时代与未来企业”,对于建筑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话题: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建筑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其他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从2022年度统计数据来看,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34万亿元,占GDP比重6.89%,吸纳从业人员5184万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建筑业还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高耗能高排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的数据,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0%以上。迈向“3060”双碳目标,碳达峰水平越高,下一步碳中和难度越大。由于减碳空间巨大,建筑业提早转型,有利于大幅降低“碳中和”沉没成本和重置成本。

数字化技术为解决建筑业面临的挑战开辟了新路径。基于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有着独特优势。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建筑企业如何应变?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归到建筑“以人为本”的本质和企业“创造价值”的使命。如果把高楼大厦比作城市的“山”,把市政设施比作城市的“水”,打造城市“绿水青山”,是上海建工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追求。

一、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建筑生产逻辑,让建造更加绿色高效精益

设计阶段的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BIM正向设计。不同于传统二维设计,三维、可视、协同的正向设计,能够对建筑各个专业进行全方位模拟,识别出人脑难以发现的设计缺陷,并且能推动可视化施工、数字化交付,形成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资产。尤其在大型复杂工程建设中,展现出巨大优势。

我们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实施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厂污泥处置二期工程,22个月就完成世界最大一次性建成的污泥干化焚烧项目,突破了全球类似项目工期纪录。

在施工阶段,数字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供了高效精益的生产组织形式。上海中心项目,借助BIM技术精确控制,2万多块异形玻璃幕墙安装无一返工,11万吨钢结构拼装损耗不超过2吨;特斯拉超级工厂,运用构件数字化加工和虚拟拼装等技术,6个月就完成主厂房施工;北京大兴机场,运用数字化测量安装等技术,3个月就实现3万多平方米复杂曲面吊顶毫米级精益装饰和艺术呈现。

装配式建筑为数字化建造提供了典型应用场景。由上海建工设计、施工的上海S3高速公路,装配率达95%,短短6个月就建成了以往需要一年半才能建成的路段。

3D打印也是数字化建造的重要方向。上海迪士尼乐园,上万件打印及雕刻艺术构件,让全球最高最大的梦幻城堡完美呈现;成都驿马河公园,66.8米长的全球最长高分子3D打印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建筑机器人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工地的复杂环境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人机结合体现出更加广泛的适用性。在机器人研发过程中,建筑领域的多元应用场景需要各种成熟的工艺编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复原和保护也成为题中之义。

我们围绕不同场景,研发了砖墙砌筑、结构拆除、钢筋焊接、设备巡检等十余种机器人。例如,上海进博会场馆建设中,单幅墙面铝板尺寸达到10米×2.2米,使用面板安装机器人,仅需1人就能完成原本5人的工作量。

建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还直观地体现于智慧工地。工地不再是尘土飞扬、杂乱无章。扬尘监测系统,感知到环境异常就会自动开启喷雾降尘装置;塔吊防撞系统,几十台塔吊同时作业也能杜绝碰撞隐患。

依托“云大物移智”等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旗下羿云科技公司自主开发智慧工地系统,集成现场违章行为识别警示、地下基坑风险智能监测、工程质量缺陷智能识别等一系列功能,已在上海800多个工地广泛使用,形成工地数据采集应用的行业标准,并纳入上海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服务政府部门对工程建设的数字化监管。

二、数字化重新定义了未来建筑形态,让建筑更加健康低碳耐久

建筑是生命体,同人类一样,也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打造城市“绿水青山”,不仅体现在建造过程,更要体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

数字化技术为未来建筑的探索提供了加速度。今年3月,上海建工投资、设计、施工、运维于一体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个实现“5Z(Zero)”体系的碳中和建筑。通过数字化技术,项目设计阶段就能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仿真分析及选型优化。

规模巨大的存量建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和智慧运维展现了巨大潜力。

在城市更新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注入,让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依托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物联网监测等技术,为南京东路100多岁的历史建筑,在正下方增设了深24米的5层地下室。

在1930年建成的上海音乐厅保护修缮中,研发了国内首个“5G+BIM”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平台,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提供经典范例。

通过数字化交付,建造及更新过程中的数据能无缝衔接到运维阶段。作为147万平方米进博会主场馆的承建方,我们参与了五届进博会运维工作,依托FM建筑设施智慧运维系统,确保了800多间机房管井、1200多台机组设备、近4000台配电箱柜安全运行。

医院是专业最复杂的公共建筑。在东方医院,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水、电、气及众多医疗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派单维修。上海建工旗下“申粤医科”智慧医疗也为医院建设运维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参与了杭州西湖大学云谷校区237套高端实验室的建造运维。

三、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城市治理范式,让城市更加宜居韧性智慧

上海“2035规划”描绘了城市的美好愿景:城市是有温度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打造城市“绿水青山”,最终体现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市政基础领域,数字化赋能专业优势,上海建工更好地成为城市“智囊”。我们编制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地下空间与市政规划,郑州、南京等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规划;主持了雄安站西侧广场地下空间、国内第一条数字化隧道苏州东太湖隧道等工程设计;承担了浦东国际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上海东方枢纽、海口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建设。

在武汉,我们承接了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东湖高新区智能网联示范项目,构建面向未来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数字底座。在台州,我们承接了椒江区智慧排水一体化管控平台项目,实现了厂、站、网、池等城市排水设施智慧化调度,并入选浙江省住建厅数字化应用场景首批试点项目和浙江省大数据局数字孪生建设首批试点项目。

在生态环保领域,数字化技术也创造了新理念新模式。上海地区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桃浦603地块,我们采用国内首个环境修复智慧管理平台,节约了2年工期和5000万元造价,智慧平台也接入了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建造的上海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泰和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感知智能化、运维信息化、设施数字化,被评为全国首批智慧管控标杆项目。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数字化技术不断挑战着工程建设极限,甚至突破传统建筑边界,催生了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新业务。

我们深度参与了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机电和装饰工程。大型邮轮堪比一座高度浓缩的海上现代城市,邮轮建造是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的巨系统工程,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通过复刻陆地建筑数字化建造方式,机电管线、舱室内装均实现90%以上的装配率,为建造更大、更环保、更多自主创新技术的第二艘国产大邮轮打下了基础。

在山东青岛,我们参建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已成功下线;在甘肃武威,全球首座第四代核反应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已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在上海张江,世界领先的国家大科学基础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完成核心部件组装……预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筑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目前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一系统、单个项目,产业链协同性远远不够,生态圈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价值难以实现。

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可能还不在于上述问题本身。我们在基于业务需求出发推动转型时,也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字技术的新逻辑,以及对传统管理边界、建筑边界、产业边界、企业边界等全方位的穿透。

这种全方位穿透,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技术手段升级,而是底层逻辑重塑,与建筑业相关的建筑生产逻辑、未来建筑形态、城市治理范式等被数字化重新定义。

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数智时代的未来企业,需要有超越性的思维、突破自我的勇气、坚定转型的定力,在搏击风浪中成就伟大!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