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建设进入“城市双修”的有机更新新时期,工业遗存的保护再利用,正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逐步转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在浦江两岸实施“还江于民”的民生工程中,作为东岸滨水景观带的起点,一建集团承建的歇浦路8号工业遗存修缮项目近日焕新归来。 坐落在滨江绿地中的歇浦路8号工业遗存建筑,原为始建于1907年的亚细亚火油栈,是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在黄浦江东侧建立的石油储存、运输的重要站点。1991年,随着杨浦大桥的建设,火油栈地块内多处厂房、建筑被拆除,仅剩办公建筑1栋、仓库3栋。此次由一建集团承担修缮任务的就是其中的3栋仓库,木质梁架、清水红墙,这3栋富有英式风格的百年老仓库,在时代变迁中见证了繁荣的上海近代航运发展史和曲折的上海近代社会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的缩影。 本次修缮主要是对歇浦路8号工业遗存建筑(2号、3号、4号房)内、外墙面、屋架、屋面、承重部位、附属设施等实施保护性修缮;新增半室外连廊,1号楼煤气接入等也纳入本次修缮范围,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 BIM技术在历史建筑修缮中的运用,不仅能精确采集尺寸数据、直观反映真实原貌,还能为后期建筑维保工作、文创赋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前期规划阶段,项目团队采用BIM前期建模结合无人机航拍精确记录了建筑信息,利于数据保存、施工场地规划。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模拟施工过程的方式,对多项方案(屋架拆除、钢结构吊装、木屋架修缮及吊装等)进行模拟演练,方便管理人员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重难点和安全防护注意点。通过BIM建模的应用,使得木屋架构件编号、清水墙砖排版、钢结构深化等工作更加简易,数字化应用的优势得以展现,同时结合BIM技术组建了一个精确的“大数据库”,便于后期维保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