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华裔青年企业家上海论坛在中华艺术宫举办。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应邀出席,并围绕“上海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发表了题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金鹰(中国)董事长陈昱廷、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黄宇等近40个国家(地区)的华裔青年企业家、侨团侨领及上海青年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共200余人齐聚盛会,共享智慧,探讨“‘一带一路’ 新十年 新动力”。 本次论坛正值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我们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携手共建的“连心桥”“繁荣港”“幸福路”,为各国人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和机遇,绘就了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时代画卷。 十年来,上海也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始终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内容,围绕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战略平台精雕细琢,为跨国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高能级专业服务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十年来,上海建工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有力的实际行动,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合作,从投资、策划、设计到建造、运维、更新,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用汗水和智慧修筑民生之路、希望之桥、安居之所,为当地政府和民众创造更大价值。十年间,累计在58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200多个项目,新签合同总额达到426亿元,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书写了上海企业在海外持续、安全、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在58个国家和地区承建200多个项目 上海建工致力于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强大核心能力的“服务商”。在厄立特里亚,上海建工已深耕十余年,与国家矿业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商公司治理框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属地化员工比例达到90%以上,业务已覆盖设备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配套及能源矿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上海建工“投建营一体化”的科卡金矿是当地的标杆矿场,矿井深入大山底下600米,带动了原材料、劳动力、货物贸易、运输物流等各方需求,累计采购当地材料、设备及服务数千万美元,为矿业市场化、商品化、现代化进程提供助推力;建设并运维的马萨瓦电站是厄特的骨干电厂,提高了全国的供电量和稳定性,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为厄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促进力,也为中非互利共赢合作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海建工致力于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柬埔寨,从城市到乡村,来往的车流承载的是当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澎湃活力。上海建工自2004年实施援柬7号公路项目开始,已累计承建了31个项目,建成道路共计约2000公里、大小桥梁100多座,长度千米以上的特大桥8座,2个集装箱码头,1个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 上海建工坚持打造精品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严于中国施工技术规范的内控指标和创新工艺,比如湄公河大桥项目在有限条件下,仅用11天打完全部钢管桩,15天搭好四个水上平台,创造了柬埔寨造桥史上的“新纪录”;又比如柬埔寨8号公路在施工阶段遭遇了连续强降雨,发生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洪灾,但是在建公路成功抵御了特大洪峰袭击,保障了交通顺畅和通行安全,有力塑造了上海建工“质量好、速度快、价格优”的鲜明品牌形象。 上海建工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的“领跑者”。一大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项目背后,体现的是上海建工强大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在津巴布韦,上海建工建造了非洲最大的议会大厦,拥有先进的会议管理系统和画面追踪技术,项目利用数字设计和智慧运维技术,把疫情对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雄伟地标完美呈现,被津巴布韦总统称为“中国馈赠的珍贵礼物”。 在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全球瞩目,上海建工作为教育城体育场钢结构施工总承包,承担了结构设计、3D建模、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等全部相关任务。近7000吨的总用钢量,通过整体数字化预拼装技术,确保现场安装一次成功,是第一座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五星认证的世界杯体育场,被誉为“沙漠钻石”。 在乌兹别克斯坦,即将建成的塔什干新城金融中心三座银行总部办公楼项目是上海建工海外实施规模最大的EPC超高层建筑。项目搭建智慧工地,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三家不同银行的特点对每栋大楼进行深化设计,并通过数字化建造,让棚户区蝶变金融区,“老破旧”变身新地标,获得当地政府的广泛好评。10月中旬,上海建工又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塔什干市政府就农业灌溉、城市交通改造和景观提升等合作领域项目签署了备忘录。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基础 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理念是上海建工在海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指引,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而“民心相通”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 在尼泊尔,2015年8.1级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损坏、道路坍塌。上海建工迅速响应,昼夜不停开展抢修,守护了抗震救灾的交通“生命线”。灾后重建阶段,上海建工加快完成了加德满都内环路项目,在市中心交通大动脉上缓解了拥堵问题,并在短短9个月内重建了加德满都杜巴中学,让百年名校重新焕发光彩。上海建工还通过捐款赈灾、捐资助学、捐建道路、学校、向社区开放临时宿舍等一系列行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在老挝,中老铁路纳堆车站以西约3公里,是上海建工承建的搬迁安居村,我们主动融入当地社区,尊重当地民众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提前调研了功能布置、日照采光、供水取暖诸多细节,最终打造了节能、环保、保温、防潮、隔音等功能于一体的349套安置房,还为当地村民配套建设了村办公室、学校、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修建村内外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从泥墙土屋到独栋小楼、从飞沙走石到平坦马路,实现了村民安居乐业的多年梦想。 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上海建工已扎根十余年,坚持属地人才雇佣和培训,提升当地产业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比如在疫情期间,筹集捐赠防疫物资,并为当地医院的正常运营提供维修维保服务;协助当地政府策划民生和经济发展项目,传授其有关绿色建筑、智慧运维、生态环保等先进理念,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邀请当地政府和客户来上海举办金融与发展论坛,邀请沪上金融机构汇聚一堂,为特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开启新的征程。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也必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今天,各位青年企业家肩负着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双重责任,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奋斗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十年风正劲,扬帆再启航。历史总是伴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向前发展的。把握历史主动,沿着历史揭示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行,共建“一带一路”必将更好地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实现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建工始终坚持平等合作,谋求彼此事业共同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我衷心希望,与各位青年企业家携起手来,共筑“一带一路”实践平台、共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