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五建集团打造上海首个碳中和铂金级文化地标更新项目上海书城

日期:2023-11-17     点击量:

对于福州路而言,这里曾是中国最早近代出版机构的诞生地。作为上海当年重大实事工程之一,1998年12月开业的上海书城总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共有7层,经营着全国800多家出版社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品种达十余万,不仅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书刊发行中心,也是上海文化的门面担当。

五建集团此次承建的上海书城(1-7层裙房)改造项目是继四行仓库、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华东医院南楼等工程后,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又一力作。该项目总装修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对原建筑的部分拆除、局部加固、装修改造、外立面改造及安装工程等,由7个楼面和屋顶花园共同组成,首次尝试在老建筑中运用街道理念。五建集团于今年1月开始施工,10月28日上海书城举行启幕仪式。焕新归来的书城建筑外立面被设计成许多书册堆积成一个“巨大城市”形象,迎合了“以书为城”的设计理念。首层开放出来成为公共文化广场,走进书城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红色“书山”,站在红色“书山”上,既可以俯瞰福州路,又能领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箴言。而与之前建筑结构最大的不同,是从屋顶到地上二层形成贯通中庭,每一部分用玻璃地板进行分隔,光线可以从顶楼照耀“书山”,三个采光中庭则成为“垂直”城市内部的三个小型文化广场。

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经,相比新建筑,既有建筑绿色低碳目标更难实现。改造设计之初,该项目就被定位为上海第一个“碳中和铂金级文化地标改造项目”。经过一次次方案和实践的碰撞,项目团队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型既有公共建筑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施工关键技术:从施工原材料入手,比选低碳绿色材料,严格把控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等新型设备或增设模块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高效运转,达到材料和设备的碳减排要求;为了提升建筑保温效果,选用气凝胶无机保温膏料进行保温施工,局部挑檐部位采用无热桥节点施工技术,提高建筑自身节能减碳功能;外窗采用聚氨酯型材结合三玻两腔工艺,充入惰性气体,隐含碳比常规铝合金型材低80%左右;运用屋顶天窗电动遮阳强化自然采光等,实现既有建筑改造碳中和目标。该项目成功立项2023年上海市住建委碳中和科研项目。

整个书城内,还研发了既有公共建筑碳中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运营状态可视化。通过模型预测和方案优化,可以更高效、更直观、低成本地实现既有建筑未来运营中的降碳目标。在今年6月上海举办的“迈向零碳城市——碳中和建筑探索与实践论坛”首届上海碳博会上,该项目获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颁发的2023年第一批“碳中和建筑铂金级认证项目(设计)”荣誉证书,提供了一份既有公共建筑碳中和改造的“上海样本”。

绿色建造是该项目改造的亮点之一。项目团队对该项目绿色建材和施工工艺进行重大更新升级。选用的聚氨酯门窗型材比传统铝合金型材碳排放量减少约80%,建筑总体绿色建材比例高达78.57%。在室内改造施工中,考虑到既有建筑内部结构变动大、垂直街道及中庭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三个街道中庭同步施工、互不干涉的交叉施工模式,同时施工现场建立原结构BIM模型与设计提供的BI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合理优化施工工序,确保室内改造与北侧外立面新增悬挑结构同时施工,这一举措也实现了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目标。在外立面改造施工中,为了体现“以书为城”的设计理念,项目团队多次进行试拼装,夜间目睹的“水晶宫”效果则是外立面一块块铝板背后透出的光。铝板状似书脊,“封面”上有一个个孔,上面有陆家嘴“三件套”等市民熟悉的城市风景线。另外,通过对能源消耗节约、场地节地保护、建筑垃圾减量、配置节能设施等,该项目还获评上海市绿色施工I类工地。

城市更新之“新”,不仅仅蕴藏了焕新归来之“新”,更是民心所向之“心”,五建集团追求高质量地把重大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口碑工程、民心工程。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五建集团将继续积极响应碳目标,以集约、绿色、低碳、可持续为发展路径,践行绿色更新之路,绘就城市绿色更新画卷。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