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主持召开集团建筑机器人业务座谈会。目前,集团已经研发和应用的建筑机器人达40多种,服务勘察设计、生产加工、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 杭迎伟表示,加快打造上海建工建筑机器人系列,是集团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加快从探索阶段向全面应用阶段的迈进,练就更多“撒手锏”,打造爆款机器人产品系列。我们要打造超过50个机器人组成的产品方阵,并且做强10个爆款产品,把他们广泛地应用于施工现场。建筑机器人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应用,作为智能的机器,建筑机器人不要太过度追求“人形”,而是要更加注重在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多机协同、人机协作上形成整体的解决方案,以执行取代协助为重点,让我们的建筑机器人聪明、智慧,让工地一线确确实实受用、管用、爱用。建筑机器人的持续创新也在于实践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反馈,就没有迭代提升的方向。如果说建筑机器人现在是一个“初生的学徒”,未来就要成为我们的伙伴。要更加注重在高风险、高强度、高重复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同时向工具化、标准化、小型化方向延伸。还有一个更关键的是要在机器人自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持续提升,让它真真正正地做一个“聪明的机器”。打造“上海建工的建筑机器人系列”,其中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独创,要坚持独立自主研发,同时也要开放合作,坚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贴近市场和科技前沿。第二个关键词是赋能,上海建工的建筑机器人要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撑,为工程建设赋能。第三个关键词是系列,要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研发应用上,让建筑机器人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并且做好持续的传承、提升、迭代。不仅要十分注重应用场景,还要十分注重建设需求,我们要看到工程技术人员还没有看到的东西,想明白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在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统一标识命名,突出特色,还要注重知识产权和专利获得。集团应制定机器人系列名录供推广和共享。建筑机器人和重型装备,都要成为上海建工的“撒手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筑牢我们产业发展的护城河、防火墙。 集团总工程师陈晓明及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自相关基层单位主导或负责建筑机器人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会,部分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