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第29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杭迎伟出席

日期:2024-10-08     点击量:

9月25日上午,第29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会以“数智建造引领新优势,绿色低碳释放新动能”为主题,来自上海、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计47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建筑工程数智建造与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成果、成功案例、发展趋势等进行探讨交流。

大会由上海建工集团主办。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先后为大会开幕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建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院长陈晓明主持。




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于1983年在上海创办,由上海、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轮流主办,迄今已41年。每届大会都吸引了来自华东地区土木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业界精英莅临现场探讨和交流,已成为汇聚华东地区土木建筑行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杭迎伟说,华东六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融、市场相通。41年来,华东六省一市的同仁们在此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构筑起全国建造技术的创新高地,滋润着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多年来,上海建工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步伐,构建了上海建工中央研究院的创新体系,形成了众多科技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工作启示——

创新发展需要相互助力:科技创新需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同广大的优秀企业、行业专家、技术精英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在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未来技术等方面同题共答。创新共享需要形成合力:科技创新需要共享的平台与生态,使优质的科技成果、创新方案能够充分流动,加快市场化运用,在共享中检验可靠性、成熟度,加快技术迭代升级。创新人才需要持续发力:科技创新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科创人才,要给予更多支持、更大舞台,使更多青年科创人才脱颖而出,在科技创新攻坚战中快速成长。

杭迎伟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建造,环保、低碳的绿色化建造,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与会代表们能够深入交流探讨、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索土木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路径,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韩志强在致辞中说,本次大会顺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以“数智建造引领新优势,绿色低碳释放新动能”为主题,既是建筑行业自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抢占建筑业未来科技发展高地、迈入建造世界强国行列的战略选择。

上海市科协始终秉持“四个面向”,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集成高层次专家资源交流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未来,上海市科协也将与上海建工集团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加强协同联动,发挥好科协组织在学会资源、专家网络、智库平台、国际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刘千伟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华东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为建筑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大量需求。目前,探索和实践绿色建造、低碳运营、循环利用等新模式,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建筑行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围绕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智能建造、安全韧性、“好房子”建设等方面进行科研布局,并发布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打造“数字住建”,培育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努力为推动华东地区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业新的增长点贡献力量。


院士报告环节由上海建工集团首席专家龚剑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邢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分别作交流报告。

常青在《历史环境再生的适应性途径》报告中,强调了作为再生前提的“保护”本质上是管控变化,而不是阻止进化。所以历史建成环境再生工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案一议,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滥用策略,而是要以原则约束策略,以策略践行原则,找到再生的适应性途径,如此方能实现新旧共生的活化复兴目标。

邢锋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创新与实践》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现状与挑战,重点阐述团队在建筑固废代替天然砂石制备绿色建材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性创建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规模化消纳和高品质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建筑固废的低能耗、高效率、规模化循环利用。

李兴钢在《 赋能智造:北京双奥场馆中的数字化设计建造技术》报告中,重点解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雪游龙”“雪飞燕”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及其工程成效。北京双奥主场馆的建设均有其标志性的时代意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同时推动了场馆设计建造技术体系的全面创新。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上,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副总工程师、建筑设计院院长、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磊,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彦,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数字建造研究中心主任许璟琳将分别作技术交流报告。

此外,来自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代表也将分别围绕数智建造技术、异形结构建造技术、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技术、绿色建造技术等主题作报告。大会还将进行优秀论文颁奖、会旗交接以及上海博物馆东馆项目观摩环节。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