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要闻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公布,上海建工10人入选

日期:2024-12-30     点击量:

近日,上海市科委公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立项清单,上海建工共有10位青年入选并获得立项资助,其中扬帆专项8名,涵盖智能建造、城市更新、地下空间开发、数字化、环境修复、污水处理等领域。




2位科技启明星

孙瑞,1990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市政总院从事环境修复、管网排查等方面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工作。本次获立项的科研课题为“有机污染场地精准阻控协同碳汇功能提升技术研究”。

他围绕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和重大工程科技创新需求,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2项。承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和管网排查项目40余项。参编行业标准2部;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9篇;申请专利10项、授权7项。获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认定1项。

杨一烽,1991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市政总院从事排水工程设计咨询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工作。本次获立项的科研课题为“应对合流制系统增量污水的快速切换双流程低碳韧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他聚焦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和企业级科技项目21项。参编国际ISO、国家团体及地方标准7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9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的1项发明专利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项目。


8位科技启明星(扬帆专项)

陈昊,1997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集团中央研究院新兴技术研究所从事钢结构连接、组合结构、智能建造以及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他本次获资助的科研项目为“基于金相组织特征的高强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演化机理研究”。

在博士期间,陈昊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曾获清华大学2023年综合奖学金(一等奖),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篇(均为SCI收录)。自2024年7月以一级管培生的身份加入上海建工以来,他参与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政府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并申请发明专利2项。

王竹君,1991年出生,博士,目前担任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城市更新研究所所长。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城市更新中低净空新型柔性钢筋笼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她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研发项目,主要包括“城市既有建筑群地下空间拓建中力学时变特性及关键技术数字化控制研究”“上海市风貌保护街坊有机更新创新技术综合研究与示范”“历史风貌区里弄建筑街区有机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EI收录9篇;获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张凯,1995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从事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既有建筑结构的无损监/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基于弱磁信号的既有建筑服役状态无损监/检测方法与数字化动态预警系统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张凯参与装配式相关的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及集团课题2项,相关成果形成发明专利2项,论文1篇、上海市市级工法1项以及专著1本,荣获2022年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9)。目前长期驻扎上海浦东机场南下及航站区项目,参与特大超深基坑工程的受力和变形性状规律以及智能监测及预警技术的研究。

肖启晟,1993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从事城市更新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向的技术研究。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既有建筑移位托换的宏细观性能控制及风貌特征保护研究”。

他参与“历史风貌区里弄建筑群狭小空间下地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智能检测监管关键技术与示范”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参编地方和协会标准5项。现深度参与张园城市更新工程的技术攻关和施工策划,开展室内超低净空桩基施工、既有建筑移位和托换、既有建筑下方拓建地下空间结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保护的研究。

童宇,1994年出生,硕士,目前担任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工程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室研发员。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基于数字技术的历史建筑结构数据智能重构与性能智慧评估技术”。

他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聚焦于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在历史建筑数字测绘、模型构建及处理、损伤智能识别诊断、智慧维保等方面形成和积累了多项关键技术与科研成果,并应用于玉佛禅寺、上海音乐厅、岩花园、上海图书馆3号楼等多个项目中。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参编上海市地方标准/CECS团体标准2部,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授权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5项。

沈俊凯,1995年出生,博士,目前担任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工程研究院新技术研究中心建筑人工智能研究室研发员,长期从事大模型应用技术、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等建筑人工智能研究工作。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基于多目视觉时空融合算法的三维变形场智能重建技术研究”。

他先后主持上海建工集团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检索3篇,被引超200次;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荣获首届长三角建设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3年度上海建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行业内首个建筑施工大模型产品Construction-GPT、国内首个建筑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平台“云工大模型”等多项行业首创AI产品的研发工作。

刘苗苗,1996年出生,硕士,目前担任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工程研究院工业智造中心技术员,本次获立项的科研课题为“基于工艺数据链的建筑装饰异形饰面部件智能建造技术及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她主持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项目1项、建工集团课题1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建工集团及装饰集团课题10项;技术成果获行业及上海市级科技奖励15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3项。引领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产品落地应用,积极推动工业智造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

张协力,1995年出生,博士,目前在上海建工基础集团嘉松大桥项目从事技术研究工作。本次获资助的科研课题为“斜拉法施工自锚式悬索桥自适应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他参与多项科技研发项目,包括:“自然养护UHPC组合桥面板后结合抗裂机理与受力计算原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载与腐蚀作用下钢结构损伤演化机理及抗疲劳性能”(国家“973计划”)、“装配式桥涵工业化建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江西省重大研发专项)等;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两项,参编规范2本。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