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部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集成管理平台在浦东机场四期航站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是行业内首个以“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机器人集群管理系统。 该平台打通各类机器人作业数据、上下游管理数据、专项资料等信息,实现对现场35款建筑机器人的统一集成管理,有效解决“超级工程”中多机器人、多平台协同难等问题,为浦东机场四期工程更高效、更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航站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计划投入35款建筑机器人,包括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安全巡检机器人、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超大管径管道焊接机器人等等。这些“新工友”的加入不仅有效减轻了人力劳动强度,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更带来了经济效益。 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新难题——各类机器人后台系统分散,数据难以统一汇总与分析;“新工友”的进场同样需要遵循劳务管理的规范流程;机器人所产生的资料数据繁杂,如何有效记录、统一归档、数据资产绑定及持续更新?这些都成为智能建造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单机作战到多机协同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对于建筑机器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总承包部的信息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对各类机器人管理流程开展系统研究,并首创性地自主研发出“建筑机器人集成管理平台”。 平台以“管理”为核心理念,从整体到个体,统一呈现项目内35款建筑机器人的投运情况,包括进场状态、投入进度、累计运行时长等关键指标,实现多机器人协同管理与动态监控,有效破解了项目在多机并用背景下的数据统计与过程追踪难题,让现场机器人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为每一位新伙伴打造专属驾驶舱 平台为每款机器人都配备了个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深度融合其功能特性,打通其原有的管理平台,实现运行数据互通共享。 以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为例,其子界面包含了整平机器人的单机运行数据、统计数据、工作影像、工作记录等多维度的信息,真正意义满足了管理需求,体现了实际价值。 同时,“专属驾驶舱”更是累计了海量的机器人施工数据,形成了“一机一档”的专属机器人实名制大数据库,未来,将为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数字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