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2010-05-01
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是世博中心的“标志”。这个“大块头”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申请美国LEED金奖的建筑,毫无疑问成为我国公共建筑绿色节能的“样板”。今天,当人们徜徉在世博中心时,请不要忘记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世博中心工程项目经理费跃忠。 “它是这座城市的‘客厅’。”昨天在采访中,费跃忠讲了工程建设中一个个小故事。 玻璃幕墙 既采光又减弱直射 世博中心外墙别具一格,这四面通透的玻璃幕墙和一般的玻璃幕墙有很大区别。它采用中空夹胶夹金属丝网的工艺,既保证室内自然采光的需求,又能减弱阳光的直射,节能降耗。当初,第一批玻璃幕墙试样安装后,自然采光效果极佳,但费跃忠不放心,跑到远处仔细观察,发现金属丝网在阳光照射下,折光不均匀。于是,他要求供应商重新制作,并请他们一起参与专项竞赛,携手攻关。他多次深入工厂流水线,分析工艺流程,金属丝网折光的瑕疵终于得到解决。 为了有效预防夹丝网玻璃脱胶起泡,费跃忠专门查阅了相关文献,提出做玻璃室外冷冻试验。但供应商认为已经在试验室里做过了,没必要再做。费跃忠一边据理力争,一边组织人员把玻璃送到天津作室外试验。结果发现,在寒冷的环境中,少量夹丝玻璃中间起泡,影响了美观。试验结果告知供应商后,项目部和他们一起改建金属丝网夹胶工艺,终于取得了成功。 透水砖 下雨了也不会积水 即便拎来一桶水,一下子倒在世博中心广场上,透水砖上也不会积一滴水。世博中心建设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很多是费跃忠和他的同事第一次碰到。铺设广场透水砖做试验时,他发现用水泥黄沙粘贴,牢固度达到了,但无法透水。没有现成的数据,没有现成的经验,费跃忠组建3个专项攻关小组,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用各种材料粘贴透水砖。最后,具有独创性的粘贴材料配方产生了。现在,雨落到世博中心的广场上,可透过透水砖渗到地下,然后通过地下管网收集起来再利用。 钢桁架 “穿衣戴帽”安全吊装 世博中心工程是整个世博园区内最大的钢结构施工项目。安装在场馆的34榀钢桁架,每榀钢桁架长54米,重160多吨,最重的达到180吨,但宽度只有45厘米。由于场地所限,只能两点起吊。第一次试吊时,超长的跨度和超重的分量,使钢桁架中间受力点发生了侧向变形。费跃忠组织大家技术攻关,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施工工况的数值模拟、虚拟施工控制技术等研究,提出给钢桁架“穿衣戴帽”,即在钢桁架上安装临时保护装置,增加被吊物件的抗压力。 世博中心建设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建设部推广的建筑45项新技术中,世博中心就应用了22项。大堂内高度达24米的室内水幕信息墙,是世界之最;全自动可伸缩舞台台口,是世界首创;国际会议厅14米高的可旋转自动感应中轴门,是世界第一…… 采访中,费跃忠很少说“我”,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团队”。他说,世博中心工程建设是团队中所有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