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报 2010-09-06
本报讯(记者 王铭辉 通讯员 章华平)在9月2日上海举行的“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工程建设研讨会”上,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透露,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6万公里,发展高速铁路将成为未来中国铁路建设的重点,目前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已占据六项世界第一。 在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部,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和上海建工集团共同主办的“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工程建设研讨会”上,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说,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6万公里,至2012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1万公里,新建铁路客站将超过800座。 郑健介绍,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包括新建高铁线路和既有线路提速,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692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到2012年,中国将有36条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总里程将达1.3万公里,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 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他们以土木与建筑工程领域专家特有的眼光,解读中国首条350公里/小时的京沪高速铁路始发站上海虹桥站工程,并对上海建工集团在建造这座京沪高铁线上最大的站房工程中所体现的创新技术、克难降耗、绿色施工的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院士们对虹桥站“以人为本,以流为主,服务旅客”设计理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建筑造型以平直、方正、厚重为设计原则,铁路、地铁、磁浮与机场航站楼无缝连接,公交枢纽、长短途客运、出租客运布局紧凑,充分体现出现代交通建筑高效、简洁的时代特征。 由上海建工集团与中铁二十四局联合总承包建造的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工程,是被誉为在建的世界上最大交通枢纽港项目——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站房主体、无站台柱雨棚、南北辅助办公楼、场区站场设备等工程组成。站房东西长448米,南北宽198米。地下三层,地上二层,建筑总面积约24.2万平方米。虹桥站工程设高速场和城际普速综合场两个车场,共有30条线、16个站台。地下二、三层为地2号线、10号线、 5号线、17号线及青浦线站台及站厅层。 据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高振峰博士介绍,在虹桥站工程施工中遇到两大挑战,一是基坑面积大。单个基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且基坑底板布局复杂多变、结构高低不一、错综相互连接,深浅坑嵌套,最大挖深近30米,经过多方案技术、经济及工期的对比分析,采用多梯次联合支护体系的施工技术,成功开挖土方量高达350万方,有效缩短了工期,控制了施工风险。经专家鉴定,该施工技术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钢结构体量大。站房钢结构总量达8.7万吨,相当于北京鸟巢钢结构总量的2倍。要在4个月内完成地下部分3万多吨钢结构安装,5个月内完成地上部分5万多吨钢结构的安装,其中钢结构单跨最长达63.5米、最重超过200吨。上海建工集团通过采用“大流水配合综合吊装”、“大跨度桁架整体提升”和“利先用桁架形成胎架场地跨内定点吊装”、“屋面钢结构与幕墙一体化施工”等进工艺,成功突破了多项钢结构吊装与焊接工程中的难题。 在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绿色节能型客站方面,虹桥站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如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主站屋站厅办公用房、商业设施、列车员生活设施均采用由太阳能发电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组等,其中突出的是由光电转换的光伏发电应用系统。虹桥站利用建筑物屋面设置太阳能板,建设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合铁路客站建设一次建成。太阳能电池板23910块,总装机容量6688千瓦,年均发电630万度,可供12000户居民使用,年减排二氧化碳6600多吨,年节约标煤2254吨。这标志着铁路客站的光伏发电首次开始了大型化、商业化的建设。同时该工程还运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太阳光导照明技术、先进的轨道层结构技术和减震、降噪和吸声等多项新技术。 目前,高铁上海虹桥站高速场站房工程己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今年10月将迎来首列沪杭高速客专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