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3 建筑时报 □赵关根 新设备成功研制 新领域再显身手 三门核电工程是基础公司第一次进军核电施工领域所取得新的突破。三门核电采用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AP1000建造,一期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首个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也是中美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其中一号机组是全球第一台AP1000核电机组。这次基础公司承建的是三门核电配套项目——一、二期排水箱涵工程和一期取水涵管工程。工程中标后,首先面临的是急需大型盾构机施工设备的难题。盾构机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驱动部分,但国内目前使用的大型盾构机驱动部分基本是从德国或日本整装进口的。不仅耗资巨大,交货时间也比较长,一般一年左右,而这一时间短板恰恰无法满足三门核电的工期要求。 破天荒核电用盾构 攻难关赶走拦路虎 三门核电一期取水涵管处于地下30米,地质资料显示1号隧道盾构轴线出洞口约35米沿线均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安山玄武岩。为保证盾构的安全顺利掘进,该段隧道采用了新奥法隧道法结合超前支护工法进行施工。所谓新奥法,即掏空岩土,留出盾构机空间再行推进的施工工艺,这在核电取排水工程中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许多人为此捏着一把汗。然而对于“无坚不摧,奋发向上”的建设铁军来说,没有比核电站早日建成更重要的。面对一半是土,一半是石的地质状况,项目部先对盾构沿线所遇到基岩范围隧道上部及两侧淤泥软土进行高压旋喷加固,然后采用大管棚方案对隧道壁进行超前支撑和保护,待土体和石体稳固后,采用“爆破法开挖、盾构法衬砌”的施工工法,形成内径为φ8000毫米的隧道。同时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包括锚杆、钢拱架、钢丝网片、喷射混凝土)施工,使初期支护与超前支护形成整体钢—混凝土壳结构,为盾构机穿上一件防弹衣。然而好事多磨,在新奥法完成近四十米隧道空间时(新奥法施工最长距离为四十米),经再次勘探,发现前方盾构轴线上还有40米风化岩必须处理,经过专家论证和设计院同意后,项目部采用冲抓法处理,并在成孔后采用粉煤灰加水泥、砂、水和适量的外加剂配制成快硬性浆液,进行水下导管法压注,解决了盾构周侧固体软硬适中的系列难题。经过一年的精心作业和艰苦拼搏,完成了施工,为盾构机出洞创造了条件。 战高温责无旁贷 抢施工箱涵告捷 三门核电排水箱涵工程规模大,战线长,工艺流程多。其中基坑开挖总长度约810米,开挖总深度20米,总开挖量约60万方,基岩爆破约14万方,覆盖四个施工领域,七道施工工艺。包括土方开挖回填;基坑支护;地基加固;结构施工,以及爆破施工;冲孔桩和锚索围护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砼和钢支撑施工等。 走出去适应形势 强管理严格苛求 核电施工领域,由于它的特殊性,管理要求近乎苛刻。比如浇筑混凝土结构,要有三十多人签字;连上个厕所,也规定要到1500米以外。对此,项目部抱定宗旨去适应核电的“铁律”,根据工程涉及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内容,制订管理内控程序,将各类管理工作要求,内控标准依据、内控具体内容、人员必备素质等等,一一详细列出,加以细化。包括电焊作业时,电焊机的方位也写得清清楚楚,并积极配合现场监理按内控程序逐条对照检查,使工程建设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核电无小事”的要求,通过每周一次的生产会、安全会和工地宣传栏等,不断阐述管理内控程序实施的重要意义,在职工中形成了严格苛求的自觉要求,使查获一次工地吸游烟罚款2000元的超高标准顺利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