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中的应用

日期:2012-02-25     点击量:

    2012-2-23    建筑时报
      

        上海建工集团正在总承包建造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由于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完整地引入到该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全过程中,被业界称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存在参与方众多、分支系统复杂、信息量大、有效传递困难、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项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以“BIM”技术为手段,应用Autodesk Revit建立模型,并在三维的环境里面完成对项目的修改和深化设计,针对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全过程,有效地控制工程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交流,从而帮助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和控制。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建筑形态、高度和外幕墙结构变化相当复杂,初期共做了20多个方案,就旋转的外形而言,最终选定了矩柱与支外伸臂加上支核心筒的结构体系,“BIM”平台使结构选型变得非常简单明了。在施工阶段,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的高度。在整个建造的过程中,全程都将“BIM”纳入其中,整个周期都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完成的,从模拟阶段过渡到实际的建造上来。在“BIM”系统中,上海中心大厦整个的生命周期预计达到100年左右,未来的运营、使用、维修和更新等方面的问题,都己经通过“BIM”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在正常的范围内,生命周期将一直延伸下去。
        在绿色施工和低碳方面,“BIM”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超高层建筑体量大、系统设施复杂、运营能耗大、室内环境质量要求高、集中排放负荷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安全性约束大等问题,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把控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BIM”,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本地化材料、高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的使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视化室内自然采光模拟、营造室内舒适热环境等,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接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今后超高层建筑的环保节能提供范例,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科技进步。 (章华平)
    
        相关链接:“BIM”技术的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包含了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各种信息始终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BIM”能够使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及业主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建筑设计专业可以直接生存三维实体模型;结构专业则可取其中墙材料强度及墙上孔洞大小进行计算;设备专业可以据此进行建筑能量分析、声学分析、光学分析;施工单位可根据混凝土类型、配筋等信息进行水泥等材料的备料和下料;开发商可取其中的造价、门窗类型、工程量等信息进行工程造价总预算、产品定货等。
     “BIM”技术在促进建筑专业人员整合、改善设计成效方面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它将人员、系统和实践全部集成到一个流程中,使所有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已的智慧和才华,可在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所有阶段优化项目成效、为业主增加价值、减少浪费并最大限度提高效率。总之,“BIM”技术的意义在于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间的纵、横项沟通和多维性交流,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