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2 建筑时报
上海建工(集团)海外事业部 臧晓晴 沈荣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是一个以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营业务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建设集团。近年来,先后在十多个国家承建了援外项目、投融资项目和国际承包项目。其中,援孟加拉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苏丹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分别被商务部授予“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优质施工奖”,并受到通报表彰;埃塞俄比亚立交桥项目、巴中友谊中心项目分别荣获中国建筑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称号。集团两次获得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优秀奖”。在实施上述项目同时,上海建工驻外项目组全体人员经历过项目所在国的政局动荡风险、自然灾害的威胁等突发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同事件,建工人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加强领导,重视宣传,结合海外实际,落实工作责任 随着海外工程业务快速拓展和生产经营逐渐扩大,境外项目的安全稳定工作凸显重要。境外项目不仅涉及企业稳定,更涉及国家利益、形象和政治外交,维护好项目稳定运行尤为重要。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海外部项目点多面广、远程管控难度很大,因此海外部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部门和外派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稳定工作要求,具体做法是: 首先,建立海外应急预案处置二级管理体系。由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工会、党办、行政和相关部门及境外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外应急预案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开展具体实施、督促检查。由国外各项目组、驻外机构分别成立应急预案小组,项目经理和境外公司经理为应急预案小组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应急预案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各项措施顺利落实。 其次,海外部把应急预案处置工作纳入全年考核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使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通过日常具体工作、公司内网和《外经与海外》报等渠道,在员工中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完善制度,常抓不懈,做到预防在先,确保有备无患 海外部制定了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制度和具体规划,配置了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公司经常组织专人对办公区域特别是境外工地进行安检巡查,消除隐患,对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固防范,配备相应值班力量加强巡视,做到工地形成封闭管理区域,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资进出,做到防患于未然,构筑起国内外通畅灵敏的安全信息网络。平时加强内部人员安全和法制教育管理,滚动排摸、全面掌握、及时上报、有力化解不稳定因素;敦促干部职工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安全职责;节假日期间加强值班布置,做好值班情况记录,与总公司保卫处保持紧密沟通,接受业务指导和任务安排。海外部参照“文明工地标准化管理”和“海外工程后勤保障”基本规定,以商务部开展的“援外质量年”活动为契机,落实大练兵、大排查、大整顿三阶段工作,加强业务条线管理和项目执行能力建设,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内容涵盖材料堆放、安全警示、安全防护、操作规范、机械设备等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督促海外项目时刻保持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工程安全质量。 援加蓬体育场项目是今年集团海外头号工程,也是目前中国援助中非地区规模最大的成套项目。为满足2012年非洲杯足球赛场地需要,项目部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克服了工期紧、雨季施工和境外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等各项困难,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同时,高度重视安全和稳定,去年11月份顺利通过商务部专家组检查,项目按期完工受到中外领导好评。加蓬总统三次视察工地,对上海建工的总承包实力表示赞赏,我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项目现场欣然写下“中加友谊体育场是链接中加两国人民的彩虹大桥”。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实施,打响了企业国际品牌,在当地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援几内亚体育场项目从项目开工以来,受到几内亚当地政局动荡、社会治安环境差、合同条件变更等不利条件影响。上半年,新任项目班子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克服前期产生的不利影响,解决施工的重重困难,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工程,并计划于年内完成验收竣工,塑造上海建工在当地的国际品牌。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视察体育场项目时感慨地说:“在海外做这么大规模的工程真不容易”,并充分肯定了施工质量,称赞“上海建工作为建筑业龙头企业,讲政治,是援外施工企业排头兵”。 三、健全组织,做好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防机制。 上海建工实施的海外项目多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的自然条件艰苦,有的安全形势严峻,有的政治环境复杂,项目部和外派人员遭遇各类风险、不安定因素,集团领导和总部始终牵挂着海外项目稳定和外派人员安全。在集团部署下,海外部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并编入项目实施大纲,为有领导、有计划、有预防地应对处置境外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7月20日,马拉维发生大规模集会游行和骚乱活动,正在当地承建国际会议中心及酒店项目的我马拉维项目部,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国内做了通报。项目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加强即时情况沟通,并积极落实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组织保卫力量全力保证人员安全,每天清点人数以防不测,确保项目现场安全稳定。项目部紧急决定停工休息两天,严禁员工外出工地,遵守特殊情况下的外事纪律;做好一周的食品、用水、油料储备;把露天可搬运的材料搬入室内,机械设备和车辆停靠到相对隐蔽的地方;项目部抽调80名人员充实现场保卫,夜间,又分前后半夜两班,抽调30名工人看护大门,派遣15名工人驻守仓库,并准备了40人机动小队,预防可能发生的夜间哄抢。马拉维项目部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平安度过了突发危机,终于恢复了工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我们承建的赞比亚体育场项目,开工不久项目部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天气和安全环境困难,去年9月正值当地总统大选,各个党派间冲突白热化,局势动荡不安,项目部顶着压力,艰难维持施工运转。工地东门外是进出首都的主干道,赞比亚标志建筑独立大门就坐落在不远处,成了竞选造势的主要据点,喊声、歌声、叫骂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对现场工人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大选投票前局部地区出现骚乱,导致流血事件发生。当地多数店面全部关闭,施工材料及机械配件无从购买,道路被封后木方和砂石料无法运出,对工地安全和工人情绪造成不利影响。项目部紧急上报国内总部,在集团领导直接指挥部署下,沉着应对,做好人员紧急撤离预案,由于措施得当,虽然外部嘈杂,但工地内部保持了稳定。当地大选落幕后局势回稳,项目部在安全许可的情况下,有序推进工程,得到了当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2009年9月29日凌晨,由我集团承建的萨摩亚政府办公楼项目遇到了百年未遇的地震和海啸。地震级别为8.3级,这次海啸造成近200人伤亡。萨摩亚项目班子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当时并没有慌张,一方面派人到外面打听情况,和政府及时取得沟通,另一方面组织好人员撤退,规划好路线,当时项目班子是最后撤退的,等检查完所有宿舍及食堂用电开关全都关闭、门安全锁好后才撤退。当时项目组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往山上使馆方向,一是能把外面发生情况及时向使馆汇报,二是对项目组成员也起到一个安抚作用。经历了这一次突发事件,我项目组立即着手制定了应急预案,为以后的几次应急撤退起了保证作用。由于指挥得当,我项目组在这次海啸中,无人员财产损失。 四、加强沟通,排忧解难,发挥支部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 海外部党委重视抓好基层支部建设,坚持在海外工程建设中实行“支部建在项目”的做法,选派政治素质强、工作作风好、专业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党政班子领导,建立健全境外项目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体系,发挥党组织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战胜各种困难,确保海外员工安全和项目顺利完成。马拉维项目、柬埔寨项目、赞比亚项目、加蓬项目、特多项目等党支部在维稳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拉维项目党支部荣获2010年集团“红旗党组织”称号。 员工长期在海外工作,远离亲人,生活枯燥,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各类纠纷矛盾,切实关心在外工作员工显得十分重要,也是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及引起人为突发事件的重要方面。为切实解除援外员工后顾之忧,海外部制定了出国人员家属定期家访制度,设立了24小时排忧解难热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小孩入托、子女升学、房屋动迁、家庭矛盾等实际困难,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通过建立远程信息系统,建立网上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在外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使员工安心在外工作。 海外部在安全防范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还存在不足,我们要不断改进,结合海外实际和国际环境变化,探索和完善在海外机构和项目上安全应急预案处置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