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十年磨一剑——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第二次跨越”纪实

日期:2012-06-13     点击量:

 

2012-6-4    建筑时报

 

        □丁宇 秦豪 王珏
    
        编者按:在困难面前,有一种坚守,那就是不气馁,不懈怠。创业和创新都是一个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创业和创新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
十年来,在创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对无数的困惑和困境,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走过了一条艰辛之路。他们紧密依靠全体职工,在创业中转变观念,大胆创新。鼓励、推进创新的各种措施,为走出低谷,走出困境,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保障。他们在面临机遇和挑战中,以敢于亮剑的精神,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创新活力。从2002年承接任务2.1亿元到2011年经营承接任务达到13.47亿元,不仅走出了低谷,同时,也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坚定不移地坚持创业和创新,这是一种可贵的坚守。
在企业创业与创新发展中,好的典型经验,好的方法,都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此,本报特刊登此长篇通讯。
   
   
        现在回想起来,在十年间,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干部职工喜欢上莫干山、喜欢去剑池是有其深意的:莫干山由干将、莫邪铸剑而得名,而剑池据说就是莫邪干将磨剑的地方,藏于荫山修篁幽谷中。相传,莫邪、干将在此铸雌雄宝剑,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则铦利倍常。
十年生死考验,十年存亡挑战,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干部职工矢志不渝,终得精铁,血凝剑气,神游八极,从2002年提出承接任务2.1亿元的目标,到2011年经营承接任务达到13.47亿元,不仅走出了曾经的低谷,而且为实现“第二次跨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实施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以科学发展的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集体的智慧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十年磨一剑”的壮歌。
    
    
        追 问
   
        2001年新年的钟声,送走了一个千禧之年,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
        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走过西江湾路上的上安第一工程公司门前,他不由停下了脚步,忧心忡忡地张望着曾经熟悉的一切,思绪万千。这里,曾经有过辉煌,有过他为之付出的心血,而眼下,却早已辉煌不再。
        他叫季国安。
        他曾经是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一名起重高级技师,在几十年的安装生涯中,他南征北战,默默地把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奉献给了上安事业,金山石化、宝钢总厂等大型工程的创建都有他的一份辛劳和汗水,因此荣获过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而最让社会所熟知、所称道的一个称号就是“吊装大王”。
        他的脑子里始终都有着一次次吊装的画面:在金山石化总厂年产8万吨高压聚乙稀装置的工程建设中,他不仅主持了高压聚乙稀装置反应区三大件设备的吊装,而且负责了三相同步电动机的组装和吊装就位,由于车间结构的限制,施工条件超越了吊机使用性能范围,被认为“无法进行的吊装”,但他采取了多种措施,安全、可靠地完成了大电机的组装和吊装工作,就连在场的外国专家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中国的机械化程度是世界上比较低的,但中国工人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是,在1994年7月3日至10月20日,他带领的起重班共吊装大大小小行车38台,平均每两天吊装一台行车,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们惊叹地说:“奇迹、真是奇迹,成了大力神了!”其中的一台行车自重468吨,是大电炉分厂自重最重的行车,也是上安历年来所吊装的自重最重的行车,季国安不负众望,行车的整个吊装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又一次显示了上安公司大件吊装的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当坐在贵宾宾上观摩的贵宾看到篮球场般大小的行车被稳如泰山地吊装到30米高的轨道上时,无不露出惊叹和钦佩的神色……季国安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师,而且是一名优秀的导师,经他传帮带的徒弟,已有十余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班长或技师。转战在大江南北……可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了呢?
        工业设备安装任务不再饱满,工程承接量急速下滑,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互相压价的大环境,使上安第一工程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哪里蕴藏着转机?
        ——怎样才能走上振兴之路?
        ——谁能够担当重任?
        在上安第一工程公司门前,季国安发出了心底的追问。尽管他只是一个工人,而且已经退休,但他的命运曾经与之联系在一起,他与上安的情结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解开。天很冷,心很热,他的显得有些沉重的步履,踩响了满地的落叶,也踩响了属于上安第一工程公司所有人的沉思……
    
    
        转 机
   
        有人说,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转机出现的年头是2006年。
        因为在2006年,上安第一工程公司承接了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项目——重庆中华新城项目(后更名为重庆中新城上城项目)。正是跨出了这一步,才能先后又在成都、贵州等地承建了一批项目,如成都华置广场消防工程项目、贵阳金阳五星级大酒店项目等,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加强了这些地区经营和施工力量的投入,巩固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因为在2006年,上安第一工程公司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波罗的海明珠会所”工程是目前中国在俄罗斯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兼有展示、接待和办公等多种功能要求,建筑外形酷似一个鹅蛋,室内设计中以中国的龙和风筝为设计主线。通过苦心经营,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区创出了“品牌”,先后承接了明珠会所、38-1和39-1项目。
        对于这个论断,上安第一工程公司领导班子却不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转机出现的年头不是2006年,而应该从2002年算起。2002年是实施总公司《2002-2004年发展规则纲要》的开局之年,更是一、八分公司合并重组新一分公司的起始之年,正是因为有了总公司高屋建瓴的谋篇布局,才有了新一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卧薪尝胆的殚精竭虑。正是因为2002年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为抓手,主动出击、找米下锅,不断拓展经营触角,不断开拓经营领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与总包、业主、土建的关系”的思路;       

        2003年确立了“经营工作拓展与延伸的结合、施工管理素质与工程品牌意识的结合、人际关系与工作质量的结合这一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经营意识”;2004年提出的“整合管理要素,形成管理合力”的管理要求在管理工作中的初步显现;2005年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经济责任承包为纽带,强化部门条线管理为内容的基础管理工作向体系化、模式化、信息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向发展,才有了2006年的体现建工集团“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和方针、双管齐下拓展市场的局面。
转机,其实在未雨绸缪之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么能够就事论事、就眼前的转机论蕴含的转机呢?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准备,才使转机成为了真正的转机。
        2010年9月27日,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在西南地区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即重庆中新城上城一期工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喜获“重庆市山城杯优质安装工程奖”奖项。在此次参赛中,重庆市建协评委专家及业主充分肯定了安装公司在此项工程中运用科技攻关,把上海施工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了西南市场,同时此举充分展现了上海建工安装公司在工程项目中经营管理、质量水平和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此项殊荣也更进一步确立和提升了上海建工安装公司在重庆市建筑业市场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为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尽管俄罗斯圣彼得堡的2月总是天寒地冻,而赴俄项目部成员都来自温暖的南方,从来都未曾经历过连续经历零下二十几度的极端严寒,挑战着他们的极限,让他们必须接受意志力的考验,但他们克服了施工和生理上的种种困难,始终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创造出了深化设计图纸速度最快、施工质量全优、施工工期最快的惊人业绩,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平、上海速度,为中俄友谊作出了贡献,也为闯出更为广阔的境外建筑市场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奋进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一支雄壮的歌曲始终在天地间回荡,在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干部职工的心中回响。在不断的励志中,在不断的奋进中,第一工程公司打响了属于他们的“三大战役”。
        上安第一大战役是世博中国馆安装工程战役。
        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绘制了世博中国馆的安装“图”。
        2008年12月31日世博中国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后,留给机电安装工程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九个月了。为了在2009年9月30日实现竣工目标,世博中国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顾俊辉精心设计了三张“图”,按“图”索“机”,创新工艺,优化施工,终于使中国馆机电安装工程成为世博工地的一项亮点工程。
        顾俊辉精心设计的第一张“图”是“工程管理网络图”。他知道,保证施工进度,既要善谋全局,又要把握细节,在施工初期,他就结合现场情况,制定了一份全程覆盖施工进度、分项具体落实、条线专人负责、突出重点部位的“工程管理网络图”。在横向上,他画出了施工管理人员之间互相通报情况、互相配合工作的路线;在纵向上,则画出了分包单位与项目部在管理思路、管理要求、管理质量、管理方法上保持同步的路线。九个月来,每天夜晚,就有一个项目部管理人员碰头会,依照网络图的分项和条线,提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正;九个月来,每天清晨,项目部管理人员就会提前进入现场,在分包班组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进行安全生产上岗交底,为世博中国馆机电安装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顾俊辉精心设计的第二张“图”是“三维直观定型图”。他知道,应用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施工新工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佳选择,因此,他始终坚持应用三维立体图纸深化直观施工法。按照“三维直观施工图”,他在消防泵房机电安装中进行了大量的预制工作,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实物与模型几乎完全一致的安装任务,而且使“一轴四馆”内面积最大、设备最多的这座消防泵房成为观摩样板,项目部在世博项目中第一个获得了“安装之星”称号,捧得了世博工程的“七彩杯”。按照“三维直观施工图”,他又在地区馆地下二层机电设备安装中非常精确地设计出一体式组合支架,不仅解决了因为水、电、风管线走向重叠繁复将造成支架凌乱的难题,而且保证了组合支架及管线的一次安装成功,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管线让人看到了一种装饰的效果。
        顾俊辉精心设计的第三张“图”是“六合安全施工图”。他知道,抢时间是必须的,保质量也是必须的,但同样必须的是保安全。中国馆大空间、大跨度,机电安装需要1000多个工人,而登高作业点也有几百个之多,常常是地上高空同时开工,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确保安全。按照常规,安装时要搭满堂脚手架,但满堂脚手架无疑会形成盲点,在公司的支持下,他毅然决然地花重金购置了24台液压升降机,并在施工现场拉了总长达一万多米的生命索,构建了一张张“安全网”。不仅如此,他还给所有的现场安全巡视员立下了一个铁的规定:只要平台移动,就必须对平台和生命索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一个工人因为嫌烦,对他说:“一个点的施工也就十来分钟,而搭设平台、拉生命索、还要检查确认倒要花半个小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人命关天,就是花上一个小时也是值得的。”
        顾俊辉精心设计的三张“图”,使中国馆机电安装项目实现了世博安装工程中的“四个第一”:第一个送电、送冷、送水、送气。2009年6月22日的夜晚,中国馆华灯绽放,中国馆35千伏变电站一次受电成功,而从电气安装、设备调试到正式送电只用了97天,比正常工期缩短了40多天;当中国馆的美丽面容引发的参观者的啧啧赞叹还在继续的时候,7月30日,中国馆41米和49米平台正式交付布展,比预期的“9•30目标”又提前了两个月的时间……
        不过,按顾俊辉的话来说:我的心中只有一张图,就是我们上安公司员工的奉献世博图。
        第二大战役是东方体育中心安装工程战役。
        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点亮了上海“鸟巢”上的神灯。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2011年7月召开的国际第十四届游泳锦标赛竞技场馆。2010年6月中旬,上海各大媒体刊登的东方体育中心将于年底竣工的消息,给正处于建设高潮的工程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使工程建设指挥部倍感压力,在对各个施工节点重新推敲、确定后,工程建设指挥部向安装项目部下达了重大节点指标:8月5日10千伏变电站受电和9月15日空调送冷。
        10千伏变电站受电,曾因施工条件差,环境恶劣和电压等级高、电缆粗重等困难条件,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节点,何况还要提前完成近万米的管线敷设。但是,军令如山,义无反顾!6月,正值施工高峰,外总体展开了全面施工。项目部经理翁一平即使日常事务再繁忙,都坚持每天去到现场指挥,控制进度。员工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了梅雨季节暴雨倾盆、场地积水、道路泥泞,盛夏40摄氏度酷暑高温等困难,针对外总体管网已经容纳了自来水、雨水、污水、强电、弱电等管道,电缆管线要穿越道路、建筑结构、绿化带等复杂的地理环境,采用整体施工、分段开挖、多方协调、统一指挥的施工方案,外总体施工有条不紊……只有上班的时间,没有下班的时间,没有双休日和法定假日,每天忙碌在工地上。谁家没有人情来往、家务琐事,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手机通话声:“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程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地需要我……”
        8月5日,项目部终于把不可能完成的节点变成了现实。在业主和指挥部的领导亲临现场后,项目工程师鲍於杰一声令下,合闸受电,红灯放亮,两个10千伏变电站受电一次成功。此后,项目部连续作战,又分别于8月7日、9日、10日向综合馆、游泳馆和跳水池等五个10千伏变电站受电,同时对各场馆72个400伏低压柜进行了受电试运行,点亮了上海“鸟巢”上的神灯。
        第三大战役是天津工程战役。
        在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把“主战场”圈定在京津地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京津地区有深厚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天津临海的塘沽区是近年国家开发的经济新区,将建造全球最大的金融区,因此,在那里“安营扎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在天津设立了管理中心,由公司副经理凌军出任管理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担任开辟“主战场”的领军人物。
        北洋园体育馆工程是上海建工在天津第一个战略性项目,也是上安公司在天津的第一个创建鲁班奖项目,更是上安公司能否打开天津市场大门的关键项目。
        在外地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各种因素造成的前期施工脱期的情况,而必须在最后的安装期内消化。为了赶进度、保节点,凌军把立功竞赛活动引入天津的工程建设中,天津市建委的领导王谦对此如此评价:上安公司开展的立功竞赛活动是政治思想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值得在天津的工程建设中推而广之。在施工过程中,凌军又提出“对外零距离配合,对内无缝对接”的工序要求,即土建工程做到哪里,机电安装的预埋配合跟紧到哪里,不留时间差;机电安装的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对接不留间隙,兑现了“上安既在,后墙不倒”的承诺。北洋园体育中心工程成为上海建工第一个获得“金奖海河杯”的工程,还被天津市推荐为观摩样板工程。
        来自天津市、中央驻津及外埠200家特级、一级施工企业以及天津市各区县建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参与了本次观摩活动。安放在观摩现场的60块展板成为一道风景线,充分展示了上安公司员工风貌、和谐建设、综合创优、绿色施工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在观摩过程中,好评如潮。静海区建委观摩后盛邀上海建工安装公司能更多地参与静海区的投标。天津开发区建管中心在参观过程中给予高度评价,称项目部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整洁、舒适的办公的环境。现场安装管线的综合布局让人眼前一亮,薄钢板风管、法兰风管的安装平直,风管表面清洁干净,丝杆笔直如一,角钢支架全部经过两次防锈漆和两次面漆的处理,漂亮美观。桥架线槽、水管的布置紧凑合理,共用支吊架漂亮美观,充分体现了施工企业的专业水准。
        几年来,上安第一工程公司先后承接了铁狮门小洋房别墅区、北洋园体育馆、直升机天津产业基地、地铁三号线、文化中心、塘沽经济新区于家堡金融中心、天津西站、北京绿地别墅和广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工程项目,上海安装公司的知名度也随之声誉鹊起。
    
    
        不 是 尾 声
    
        ——在哪里蕴藏着转机?
        ——怎样才能走上振兴之路?
        ——谁能够担当重任?
        季国安当年在第一工程公司门前发出的心底的追问,终于有了答案。
        给出这个答案的,是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领导班子,他们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走“区域拓展、板块延伸、点面结合”的经营方针道路,并制定了“立足上海、拓展西南、占据海外”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发挥安装专业优势,在经营开拓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从2009年至今,分别在西南、天津、华东地区以及境外俄罗斯等地承接工程合同,如今,外埠项目承接量已占公司总承接项目的60%,开创了外埠承接任务量的历史新高;
        给出这个答案的,是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劳模们:季国安、顾俊辉、张雄伟,在中国馆安装工程中,年届七旬的季国安还以他的“戴帽穿靴”方案解决了四根核心立柱内所有机电管线的安装难题;
        给出这个答案的,是上安第一工程公司的全体员工,他们为了上安品牌,辛勤而忘我地拼搏着,在工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汗水……
        ——我们的心里蕴藏着转机。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上振兴之路。
        ——我们重任在肩,我们使命在胸。
        十年磨一剑,诚如上安第一工程公司总经理谢骏所说:第一工程公司的“一”放下是一把剑,竖起更是一把剑。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