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劳动报专版
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到上海中心大厦;从南京、苏州、宁波到新疆、海南……在上海的核心地标上,在13个外埠市场上,许多个“当地第一高楼”留下了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勇攀第一”的足迹。 2011年,一建的合同签约额达到了155.44亿元,营业额、施工产值都超过了100亿元,创出了历史新高。随着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工程高度的不断攀升,党建品牌也在不断提升,“支部建在项目上”,就是一建的首创之举。工程品牌与党建品牌交相辉映,一建集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两大战略转型:“走出去”总承包总协调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在浦东小陆家嘴地区密如森林的摩天大楼中,近50%的建筑面积都留下了一建集团的足迹。作为一家以建设超高层、超大型地标性建筑见长的企业,近年来,一建集团在立足上海本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埠市场。 “实际上,对我们来说,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例如,前几年,我们就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当时,我们提出公司的工程品牌不仅要在上海有知名度,而且要在全国有影响。”一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香田说,“转型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完善国内市场的布局,企业的经营市场从地方为主进一步向国内市场转变;二是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模式,企业的经营方式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之路转变。 “1+2+3”,一建集团对于企业的国内市场布局有着清晰的规划。“1”,即指上海市场;“2”,即指江浙市场;“3”,是指以南京公司、澳门公司、成都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其他市场。 由于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一建集团在国内建筑业界、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方面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一些老业主、一些外省市开发商在得知该公司有“走出去”的雄心壮志时,纷纷表示希望他们去当地发展。 从南京、苏州、无锡到杭州、宁波、绍兴;从广州、海南、澳门到成都,该集团目前已经在13个外埠市场承揽了标志性工程和知名项目。仅2011年,外埠工程项目中标53.63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标项目通常都是当地的“第一高楼”,档次高、体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积极的开拓进取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过几年发展,外埠市场份额目前已经占到一建集团整个市场份额的34%,未来,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攀升。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组织成为“主心骨” 一项工程,练就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打造一支英雄的团队。随着一建集团工程高度的不断攀升,党建品牌也在不断提升。支部建在项目上,就是一建集团的首创之举。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设实施大变样,工程项目纷至沓来。一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强度。 当时,一建集团党委清醒地看到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不一样:一是开放型的生产过程,工地与周边胶着,灰尘渣土噪音的处理稍有不慎,便会酿成矛盾,需要千方百计不扰民;二是庞大的作业场地,施工较难全部管控,需要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千变万化,需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四是工程项目牵连业主、周边、社区和协作单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携手力促工程顺利推进。 一建集团党委意识到,工程的地基打得越深,大楼就会建得越高。如果说,企业发展要勇攀第一,党组织就必须落地生根;职工是“混凝土”,那么党组织就是“钢筋”。而项目是建筑业的基本单元,在项目施工现场,最需要“主心骨”,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把项目上的党员都组织起来,开展党内活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动员工,圆满完成工程项目。于是,项目党建应运而生。 合力聚于工地间:甲方乙方联建党支部 时间进入到2009年,在项目党支部的基础上,一种崭新的、开放型的党建联建形式工地党支部,在静安嘉里中心工地诞生。 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的嘉里中心,地处静安寺闹市中心,东邻上海展览中心,南靠延安路高架,西毗轨交2号线、6号线,北挨繁华的南京西路。周边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既保证工程优质完成,又不影响周围老百姓,是一道难题。显然,单靠总包一方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工地党支部?集合总包、业主、监理、社区、分包等各方的资源,这样,工地党支部中的每一方都可以作为主人参与其中。”在党员们的集思广益中,一个崭新的党建模式有了萌芽。静安区建交委党工委听后,当场拍板同意,上海第一个工地党支部诞生了。在工地党支部的组织设计中,项目各方都参与其中,派出代表作为支部委员。工地党支部把业主、总包、监理以及各分包队伍中的33名党员组织起来联合开展岗位行动,进行了公开承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党建工作,没有甲方乙方;工程建设,不能单靠施工单位一方。”工地党支部整合了各方党建工作资源,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围墙内一家人”变成了“围墙内外都是一家人”。 在嘉里中心之后,第十人民医院、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中星城、华东医院等项目部,先后成立了工地临时党支部。目前,集团已在静安区、闸北区、虹口区、徐汇区、闵行区相继成立了5个工地党支部,并且适应集团“走出去”战略,分别在宁波、镇江成立了2个工地党支部,项目党支部更是多达40余个。 创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引领“勇攀第一” 企业文化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精神气质。近年来,“勇攀第一”已经成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围绕这一价值理念,一建集团编辑出版了反映项目党建成果的《飘扬的党旗》,反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超越》,反映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弄潮》等书籍;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安全管理、法务管理、晨风书友会等10个社团组织,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集团提炼了“建立共同愿景、培育领军人物、塑造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氛围、坚持系统思考”的“五要素工作法”,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并把学习力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基础施工中,集团创出了“多个世界第一”。一建集团获得了“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上海市十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等荣誉称号。 关爱2万农民工:企业社会责任显优势 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和总承包能力的提升,集团成建制的分包队伍施工人员有15000余人,施工高峰时达20000人。企业虽然与分包队伍有合同关系,但一建集团坚持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他们认为,稳增长,促发展,都离不开做好稳定工作,这是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集团通过开办工地“农民工学校”,对农民工进行法治法律、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培训,陆家嘴中心大厦、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中星城等项目都推行了宿舍旅馆化管理,农民工宿舍都提供统一的桌椅、床单、鞋架等,统一床上三件套,安排专人清扫、整理,生活区内设立了手机充电房、小卖部等。 在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车站里,农民工宿舍里首次安装上了室内消防喷淋,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措施让农民工深切感到“工地就像我的家”。 职工看企业 “这里有着最好的成长平台” 29岁的褚达立记得,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建至今,伴随着自己每个大大小小的进步,都能获得集团颁发的“职工人才奖励基金”。“重要的是一份激励,一建给了年轻人最佳的成长平台。”年轻的小褚如今已经成长为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站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副经理。 要把关心职工的长远利益和当前的实际利益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近年来,职代会审议通过了《职工岗位工资标准调整方案》、《职工补充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带薪年休假试行办法》、《职工体检制度》,福利覆盖到每一位基层员工。2011年,集团在完成了海防路基地、莱阳路基地、密云路基地、铁力路基地、中山北二路基地和建工大厦办公楼改建的基础上,正在新建第7个基地,前6个基地改建投入近1亿元,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此基础上,集团完善了《职工人才奖励基金》、《职工救急济难基金》等8项基金,形成了激励、关心职工的长效机制。从每次学历、职称、岗位的提升,到一个项目的成功,甚至一篇优秀稿件的写作,都能获得“基金”的奖励。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集团为我们制订不同的职业规划。”在担任管理工作之前,褚达立先后转战过9号线、7号线、10号线和12号线工地,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目前,在集团35岁青年中,一大批优秀青年脱颖而出,有50多名担任了项目正、副经理,150多名担任了项目“五师”。
记者看企业 不闻噪音纷扰项目悄然推进 探访南京路、陆家嘴中心等在建工地 走进上海一建位于南京路上的某工地,地面干干净净不见垃圾,员工生活区、工作区、施工区井然分开。连常见的噪音粉尘,也不明显。“四面刚围上了防噪音隔板,居民反应效果很好。”该工程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这只是上海一建众多工地的一个剪影。近年来,上海一建在不断探索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确保施工不扰民的新举措。 施工不扰民,制度要先行。就在该工地开工前,项目部及时与周边居民代表召开通气会,介绍工程准备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们走访建交委、街道、居委、派出所、交警等近20余家政府职能部门,走访近50户居民家中实地调研,编制了《前期调研记录及周边居民情况调查表》,率先作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市民的承诺”。 施工不扰民,科技来帮忙。在陆家嘴中心大厦工地上,一抹抹绿色格外抢眼。无论是高层建筑中先行“探路”的爬架上,还是一个个现场施工作业区,都“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外衣”上还有一个个10厘米见方的孔,可开启也可闭合。“这种具有专利技术的绿色开孔防尘安全网不透风,可以有效防止风吹工地粉尘飞舞,也能防止高空坠物。”施工总承包方上海建工一建安全科科长冯建强说。 施工不扰民,用心去管理。深入十院“病区”施工,难度也是相当大。为了减少夜间噪声,一建严格遵守车辆通行制度,禁止在院内鸣喇叭;为了减少夜间光照,派专人在院内实地观察照明对病房楼的影响,并在院内通道上空搭设了安全可靠且美观的防护棚,保证了医患人员通行的安全便捷。 不少医生护士和病人都感慨地说:市中心建工程,不见泥土,不见灰尘,不影响交通,没有噪音没有喧闹,处处考虑病人,这样的施工单位真是少见。 数字看企业 签约额:516.36亿元 “十一五”期间,一建集团五年完成合同签约额516.36亿元,比原定目标350亿元超额47.53%; 营业额:410.66亿元 “十一五”期间,一建集团五年完成综合营业额410.66亿元,比原定目标320亿元超额28.33%; 施工产值:370.68亿元 “十一五”期间,一建集团五年完成施工产值370.68亿元,比原定目标300亿元超额23.56%。 2011年签约额:155.44亿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一建集团合同签约额达到155.44亿元,同比增长了27.68%,施工产值完成114.37亿元,同比增长了12.02%。 党员:610余名 一建集团党委下设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17个,党支部64个,其中项目党支部40余个;党员6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