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渤海边,矗起了上海建工安装工程的丰碑——记上海建工安装公司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建设

日期:2012-11-26     点击量:

 

2012-11-19    建筑时报

 

    
        孟好转 郁锋 缪国庆/文 沈琼钧 顾立祥 运河/摄
    
        11月,北方已是深秋季节,但是,我们站在渤海湾畔的天津渤化工地上,看到眼前管道纵横交错,炼塔林立,焊花闪烁、机声轰鸣……我们始终没有感到一丝的凉意。尤其是那两座高达近百米、重达近两千吨的耸立云天、气宇不凡的巨塔,让我们顿时有了一种振翅腾飞的感觉……这是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50年来又一次开创的国内化工设备高度及整体吊装重量的新纪录,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新创举。此时此刻,我们感慨万千……
        1986年春,上安建设者怀着一腔豪情壮志,战胜千难万险,在金山石化30万吨乙烯工地上成功树起了高72.42米、重达350吨的丙烯精馏塔。1988年6月,金山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火炬塔高达121米,总重量为282吨,一次扳吊成功。1988年11月28日,重达454吨的金山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乙二醇装置120环氧乙烷反应器一次吊装完成。1989年1月24日,采用人字形巴杆垂直吊装法,将上海商城三台引进设备M.P型20吨锅炉整体吊装就位在157.6米高的商城第48层锅炉房内……
        弹指一挥间,26年过去了,我们通过亲历真切地感受到,上安建设者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薪火相传,在前进的道路上勇于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始终瞄准行业前沿趋势,坚持科技领先,弘扬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终于在渤海边,矗起了上海建工安装工程的丰碑。    
    
        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旗杆”:94.9米!在“旗杆”的顶端,飘扬着一面火红的大旗,旗上写着“上海建工”四个大字。
        “旗杆”是前不久在天津和上海众多新闻媒体上报道过的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中的分离塔,不止一座,除了高达90多米的1号塔和2号塔之外,还有十多座高低不同的装置塔,组成了一组气势磅礴的化工工业塔群。
        在上海安装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工地,在“上海建工”的旗下,我们看到了上海安装总承包、总集成能力的体现,看到了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中上海安装人所展现出来的时代风采。
        这个项目工程的别名叫“大、难、紧”
        “大、难、紧”这个别名,不是上海安装人给起的,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渤化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民坦承:这是由工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没错,丙烷脱氢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套、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丙烯生产装置,被列入天津市第五批2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后,天津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丙烯生产销售基地。按理说,在化建系统自有其建设队伍,但渤化石化偏偏就在十几家建设单位中选定了上海安装,决定由上海安装担任主装置工程二标段的土建安装施工总承包,同时承担5台球罐的EPC总承包任务。
        这个合同金额高达2.6283亿元的项目,确实具有“大、难、紧”的特点。
        “大”体现在:世界最大的单套丙烯生产装置;装置内有两个“塔王”,其中1号塔直径9.7米,“穿衣戴帽”后的吊装高度100米,吊装重量1907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设备;2号塔直径9.1米,“穿衣戴帽”后的吊装高度100.5米,吊装重量1705吨;装置内有8台压缩机需要安装,最大的一套压缩机重达500吨,是上海安装压缩机安装史上的突破;还有大量的大口径工艺管道需要安装,直径最大的工艺管道是DN2100毫米。
        “难”体现在:各参建单位之间协调难;大塔“穿衣戴帽”整体吊装难;大型压缩机安装调试难;土建深基坑和超高排架施工难;压缩机大口径管无应力组对难。
        “紧”体现在:工期紧。2月20日土建开工,12月31日要机械完工;装置紧凑:各个单体布置紧凑,造成吊车停位难,材料堆放难;资金紧张:经营需要,投标承诺在土建交安装前不支付工程款。
        难怪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渤化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忾深感责任重大而殚精竭虑。2011年12月8日,周四,上海建工安装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经理李丰震先期抵达,周忾立即召开进度会,在设计图纸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催着李丰震排出计划。当晚,李丰震就开始写汇报材料,写了整整8页纸,而上海安装工业工程公司总经理蒋激扬特地在周末赶了过来,修改审定这份汇报材料。当周一将汇报材料交周忾总经理后,周忾总经理在周二又立马召开会议,明确相关事项,然后,快人快语地对李丰震说:“你留下,抓紧实施。”
        总承包、总集成思路是这样贯彻的
        面对安装工作量大、安装难度高的全球最大的丙烯项目,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大市场,落实“走出去”战略方针,去夺得市场,战胜市场,为上海安装在北方打出一片新天地来,上海安装公司领导早在2011年11月就开始了组建项目部的筹划。他们深知,要确保项目成功,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而且能打硬仗、打出胜仗的队伍。为此,上海安装工业工程公司党总支书记秦萍荣等领导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并召开多次有关会议,最后决定采用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模式,也对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工程浩大而艰难。选谁去担当重任?他必须具备有真诚奉献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必须具有对事业、对专业的一种爱的坚守。现任上安公司总经理徐建东想到了这位南工大设备安装专业毕业、憨厚而又质朴的山东汉子——李丰震。
        当初,李丰震爱人工作繁忙,孩子幼小,有一定的困难。徐建东亲自数次上门,情真意切,解决了他的家庭后顾之忧,这才让李丰震轻装上阵。
        经过认真酝酿,一个人员精良、业务精湛的施工总承包部组建起来了,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的高级项目经理李丰震担此重任。公司领导的这一选择无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李丰震大学刚毕业,就加入了上海安装队伍,至今已有14个年头,曾参加过多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获得过集团优秀项目经理,公司杰出员工、杰出青年等荣誉,至今为止,在他经手的项目中,不仅没有亏损的现象存在,而且都争取到了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部共有27人,其中党员6人,35岁以下青年7人。总承包部还下设安装、土建、球罐三名施工经理和一名HSE经理以及各专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因此,在今年2月,当天津渤化石化公司召开“全面加快天津渤化石化公司PDH项目建设推动会”、拉开工程建设帷幕时,出席会议的上海安装公司董事长倪永明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定会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项目建设任务,按照时间节点,确保2012年12月31日完成建安工作量,2013年3月31日具备水联动试车,6月30日具备投料生产条件。
        因为上海安装公司领导坚信:这支精心组建的优秀团队一定会不负众望。
        渤海边上,矗起化工工程“塔王”
        把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中的1号塔和2号塔称作“塔王”,一点都不假,两塔的体积和重量都创下了塔器的全国纪录,如此超难度、高科技含量的吊装工程,对于上海建工安装公司来讲,确实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机遇和挑战。在塔王吊装过程中,工业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冯强为了使吊装方案更为科学、更为圆满,倾注了心血,做了大量工作,还有顾桂汀等老一辈设备专家也亲临现场第一线……
        为了精确、科学地确保主体装置吊装成功,总承包部在安装公司和工业工程公司技术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在2011年12月成立了“特大型塔类设备吊装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特大型塔类设备液压提升整体吊装施工技术研究及实施”课题研究方案。那是一段让人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的岁月:总承包部施工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吊装方案的编制;积极配合课题组与相关单位一起到设计院确定门架的布置位置和基础的型式,确定两塔吊装吊点设置方位和两塔整体运输进场线路;2012年3月,总承包部又派员去设备制造厂,确定吊耳高度、结构型式和塔体加固措施;2012年5月,课题组成员至现场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确定了门架锚固缆风、地锚设置位置和方法;抬吊吊机的吊装方案;门架整体滑移方法;门架滑移地基基础、抬吊吊机站位与负重行走地基基础、地锚设置的地基、两塔放置支承地基的型式,最终经专家评审通过。
        当“塔王”停靠天津港之前,李丰震带领各个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跑现场勘察,研究行走路线、设备进场与现场布置是否完整,现场“穿衣戴帽”施工方案完善;针对施工周期短、吊装难度大,立即对人力、机具、施工资源进行再调配,并且对现场施工可能出现的各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到方案到位、措施到位、监控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2012年8月20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一大清早,从张家港整体运来的1号塔,在临港通用泊位完成接卸后,由一辆1700个车轮的超大型平板车运送,缓缓地驶进项目工地。此时,让业主深受感动的一幕出现了:50多个安装工人立即扑上去,马上开始给1号塔“穿衣戴帽”。“穿衣戴帽”是工程术语,就是将塔体保温、附属管线以及各类平台安装就位,这样,可以避免先竖塔再搭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其实,按原来的计划,1号塔应该在6月间运抵项目工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延迟了,业主因此找过李丰震,商量能不能把“穿衣戴帽”的25天工期缩短到20天,李丰震沉吟了一阵,说是“我们再抓一下,就15天吧”。这让业主喜出望外,但又有点将信将疑。眼下,看到如此紧张却又有序的工作场景,怎能不让业主为之喝彩呢?
        2012年9月13日,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其实,1号塔的吊装在9月9日就已经开始。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将塔体保温、附属管线以及各类平台安装就位,加上吊装索具等,吊装总重量达到了1907吨。要将塔身从水平状态提升至垂直状态,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李丰震的记忆里,吊装总重量的最高记录是1700吨,而1号塔又超了200多吨。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因此,从继续提升到整体拎直,足足用了两天多时间。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中共天津市委委员、市国资委主任李福明,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刘鑑,中共天津市委委员、天津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立志,以及天津渤化集团党政其他领导和所属单位领导出席1号塔吊装就位仪式。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征,副总裁林锦胜,生产经营部国内市场管理处处长、天津办事处主任刘振鹏;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永明,总经理徐建东,副董事长叶海明;以及上海华谊集团、上海申能集团、上海高桥石化、上海石化等有关领导特地赶到天津出席1号塔吊装就位仪式。
        掌声响起来。
        随着直径9.7米、长度95米的天津渤化集团丙烷制丙烯项目1号分离塔底部塔盘与地面基座72个螺栓对齐并旋紧,这座总重量达1907吨的“塔王”在天津临港经济区的施工现场顺利吊装就位。
        在完成1号塔的吊装后,总吊装重量1668吨的2号分离塔在9月底前相继完成吊装,在设备吊装史上实现了最大高度与最大重量的新突破,标志着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工程正式进入工艺管道施工阶段。
        “上安即在,后墙不倒” 企业精神熠熠闪亮
        在见证了“塔王”的整个吊装过程之后,业主深有感触地说:“回头看,想不到!”
        这句简短却又意味深长的话语,让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的上海安装人几乎都红了眼圈。是的,为了提升上海安装施工总承包能力、提高履约能力、创建品牌工程,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部的所有人都沉浸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作出了在他们看来是应该而且是值得的牺牲。
        在“塔王”吊装前夕,项目经理李丰震接到妻子的电话,说是儿子一直头晕头痛,在金山医院就诊后,发现小脑上有一个水泡,建议去华山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妻子的担忧让李丰震的心情十分沉重,他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在预约专家门诊那天,他陪儿子前去!8月25日,他从天津的项目工地赶到上海华山医院,与妻儿碰面,就诊检查,然后,当天就赶回天津。在医院与妻儿分别时,这位山东汉子禁不住无语哽咽。好在有自己所在单位——工业工程公司领导的关怀,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蔡可时特地赶来华山医院全程陪同检查,这让李丰震感动不已……
        项目副经理兼项目工程师秦洪敏是第二代安装人,父亲一直在安装公司干到退休,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总在他的工程里,几乎都没有管过自己,轮到自己干安装了,从1986年到现在,已经26年了,他也几乎没有时间管女儿的事。他是从2009年就来到天津的,参与天津碱厂的安装工程,随后,就直接来到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在一年半时间里,除了睡觉,就是现场,什么都不想。在“塔王”吊装期间,有许多事情需要在现场解决,他连关系到自己前途的项目经理竞聘和建造师考试都没有参加。可惜吗?有同事问他,他坦然一笑:“我离开了,别人不熟悉。”似乎答非所问,却感人至深……
        钱勇是从上海安装出去参军、又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在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上,就他一个电气保养工,得负责45个总包1号箱、上百个分包4号箱,因此,每天一大清早,他背着工具包的身影就成了工地上一道移动的风景。“巡视多一次少一次全凭责任心,这是对的,不过我要加上一句,还要凭做人的良心。”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今年4月的一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工人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赶到工地,检查电源是否切断,并把电箱都抬高作了固定,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地面已经有了20到30厘米的积水,而他也早就被浇成了一个“水人”……
        安全主管王继德是在安徽无为工地上被召来此地的,接到命令,他回上海家里住了一夜,就马上赶到天津来了。他是一个基本“不回家的人”,长年做外埠工程,曾经先后到过海南、新疆、内蒙古等地,有过一年只在家呆一个星期的记录。在工程安全上,他容不得哪个人有半点马虎,不过,他的性格乐天,愿意与人交朋友,人家也愿意听他的,因此,他有一句经验之谈:让安全跟着我跑。对此,工业工程公司安全总监、副总经理童洪滨极其放心。尽管一到项目部,他就会从柜子里取出自己的工作服和安全帽赶去现场,但他决不会忘记对王继德说上一句:安全跟着你跑,我也跟着你跑……
        战犹酣,齐心干。
        分离塔吊装完毕后,压缩机安装就成了工程的重中之重,装置中的8台压缩机组是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主装置工程重要的关键设备之一,其特点是功率大、转速高、工作压力大,机组安装的检测、组装、校正的精度要求高,特别是蒸汽透平驱动的特大型压缩机GB-1201,自重454吨,对于上海建工安装公司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而进入工艺管道安装阶段,任务同样不轻,管道最大口径达到2.2米,因受到施工范围限制,也得攻坚克难,与此同时,还得把前期脱下来的工期追回来……不过,有什么能够难倒上海安装人呢?天津渤化石化60万吨丙烯项目部全体成员只有一个共同心声:“我们将充分发扬‘上安即在,后墙不倒’的企业精神,保证天津渤化丙烷脱氢年产60万吨丙烯项目如期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
        拭目看,渤海边,正在矗起的是一座安装工程的丰碑……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