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上海科技报 1版
历时10年考古发掘和原址保护,在距今700多年的元代水闸遗址上方,展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智慧与魅力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工程,最近由上海建工四建公司完成。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志丹路口,深藏于地表下7米至12米处,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发现于2001年5月,经过2002年的考古试掘、2004年~2005年的小范围发掘和2006年的全面发掘,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收获。该遗址被确认为中国国内已考古发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并当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了解古代水利工程建造的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的历史变迁、上海航运和城镇发展史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成长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水闸遗址博物馆建筑从水闸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建造流程、结构、工艺功用等方面,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了这一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差异与融合。水闸遗址博物馆也是上海市第一个建成开放的遗址型博物馆。近1500平方米的遗址展示区位于地下7米,完整地展示了元代水闸考古遗址的全貌,并将成为上海第一个青少年考古教育基地。 如今,观众步入水闸遗址博物馆,可以看到这座古老水闸的原貌,畅游于700多年前的水闸石板、木桩间。此外,观众还可看到从原址考古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并可观看通过计算机技术复原的水闸建造流程、施工工艺等。 据悉,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管理,自2013年1月1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试运行期间游客参观需预约。 (陈怡 章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