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科技创新助推上海建工持续发展

日期:2013-04-19     点击量: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3-04-13 


    
 
        拥有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百余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奖项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上海建工集团,科技创新助推持续发展,去年营业规模和新签合同额双超1200亿元,连续第12年实现两位数增速。为了更快、更高地加快和提高建工施工科研水平,日前,该集团宣告成立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

        上海建工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占领高端建筑市场。该集团坚持“巩固一批、突破一批、储备一批”的科技发展方针,在顺应建筑施工高科技发展趋势、科技进步领先优势、带动拓展新发展领域等方面,结合承建重大工程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实现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的突破,从而确立了在全国超高层和标志性建筑专业施工、项目总承包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市场品牌。集团拥有1个国家级和14个上海市级技术中心、3个上海市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9个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该集团荣获“上海市创新型企业”称号。此次成立的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内设工程装备研究所、施工控制研究所、信息化技术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地下工程研究所、标准规范研究所、绿色建造研究所、工程设计咨询研究所、木结构工程研究所、工程检测实验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及产业化机构。

        顺应世界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上海建工集团推进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是顺应世界建筑施工的高科技发展趋势。如该集团拥有的大型钢结构吊装成套技术,从虹桥机场机库2.5万平方米大型钢屋架整体吊装,到对“海鸥”状浦东国际机场航站主楼大型钢屋盖、“恐龙”状重庆江北机场新航站楼大型钢屋盖、“水中珍珠”状北京国家大剧院大型钢壳体及开启式“白玉兰花瓣”状上海旗忠体育城网球中心大型钢屋盖等吊装技术的攻关,成功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工艺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同步控制液压智能化牵引和顶推滑移系统控制技术及工艺。在建造集建筑、结构、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高610米的“世界第一高塔”——广州新电视塔工程中,攻克了向上旋转的建筑椭圆形钢外壳变化生成“纤纤细腰”带来的超级施工难题。在承建世博轴6座巨型钢结构“阳光谷”工程时,十几层楼高的大悬挑、不规则的单层网壳结构、、节点总数多达10600个,规格分成五六千种,加工制造人力难及。工程技术人员用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技术,通过三维数据模型编制出计算机程序,将钢节点的各项参数传输给加工“机器人”,机械臂便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制造出误差不到半毫米的钢构模具,铸就出千姿百态的钢节点。

        发挥技术集成综合优势

        上海建工集团推进科技创新的又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技术集成的综合优势。该集团在铁路南站工程大型地下空间的开发中,通过对地下空间施工技术与工艺的集成应用,成功开发出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地下空间,成为上海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的典范。该集团通过对上海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技术的集成研究,不仅成功解决了地处闹市中心建筑密度高、人流拥挤、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和临近地铁、地下综合管线等特殊环境下超高层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而且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创造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集团集中力量开发高性能混凝土,包括投资建优质石矿、研发配套的高性能外掺剂等,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四五个小时延长至十多个小时,确保了大型构件、大型深基础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目前,该集团已在上海中心工程建设中创出一级泵送混凝土最高达500米、一次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最大达6万立方米、最快浇筑强度达每小时400立方米、结构混凝土应用最大强度达C80等世界先进技术,并研发成功免振自密实混凝土、轻骨料预拌混凝土、C100以上大流动超高强度混凝土、大体积控制温升混凝土、海况防腐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应用技术。

        带动拓展新发展领域

        上海建工集团推进科技创新的另一大特点,是带动拓展新的发展领域。该集团在上海展开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实施以科技为先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对大型斜拉索桥梁、地铁、高架桥、磁浮等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进行联合攻关。在全国性的招标中,先后中标承建了上海黄浦江南浦、杨浦、徐浦、卢浦、闵浦等大桥、磁浮快线及上海1/3的地铁车站、隧道、高架道路等工程。接下来,又先后承建了江阴长江悬索大桥、东海大桥主通航斜拉桥等工程,从而确立了集团在我国建造大型斜拉桥、悬索桥、钢拱桥、地铁和磁浮等工程施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在建好工程的同时,带出了一支建一流工程的队伍,使集团从承建工业、民用建筑和单一结构安装、基础施工等传统业务转向了大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总承包。

         ■本报记者 吴霖 通讯员 章华平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