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秸秆土钉网”成“地球癌症”克星 上海建工教授级高工周希圣提出采用秸秆土钉网沙漠治理新方法

日期:2013-06-04     点击量:

2013年05月31日 上海科技报一版


        本报讯:( 记者陈怡通讯员 章华平)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已达到267万平方米,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8%以上。近期,针对沙区特点,上海建工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希圣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秸秆土钉网的沙漠治理新方法,受到多方关注。其治理思路主要集中在沙漠降温与风沙防治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被喻为“地球癌症”。沙漠治理的困难首先是高温。高温是沙漠地区蒸发量大、少雨的根本原因。全世界有气温测试以来的最高气温出现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达58℃;而沙层的温度更高,近80℃。若在沙漠上覆盖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植物秸秆,因秸秆内部有一定的空腔,加之秸秆之间相对静止的空气,可形成一层对长波和短波反射能力均较强的保护层,阻挡太阳对地面的辐射。这相当于给沙漠盖了一层草被,可大大降低表层沙面的温度。覆盖量越大,降温幅度越大,可由近80℃降到25℃以下。随着温度下降,蒸发速度将显著降低,浅表沙层的湿度提高,植物更易生长。
  沙漠治理的另一困难是风沙的固定。人们已经发明了草方格固沙、尼龙网围栏固沙、薄膜覆盖固沙等很多办法来固定风沙,但都因植物存活困难或易老化而失效。利用秸秆土钉网,沙子与风的隔离通过均匀覆盖其上的植物秸秆实现,而植物秸秆本身的固定则通过其上方具有一定间排距、用土钉锚固到地层中的网来实现。秸秆在雨水、细菌的作用下,会腐烂沉积,与地表沙层固结形成结皮层,一方面为土壤提供肥力,另一方面易实现永久固沙。而且,使用该方法固沙速度快,使用期限长,易一次固结,材料轻便,来源广泛,造价低,使用周期长,易修复且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