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在柬中企:每项工程都当国家大事做

日期:2013-06-07     点击量:

中国网  www.china.com.cn  2013-05-31

 

  “中柬关系目前正处于最好的时期。”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潘广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中柬建交5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柬埔寨对中国很友善,对中国企业很友好,柬方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
  “2012年,中柬双边贸易额为29.23亿美元,提前实现25亿美元的目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调研过程中表示,“同时,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对柬投资近90亿美元。”
  “柬埔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开放,中资企业可以在这里进行100%独立投资。”潘广学大使告诉记者,目前在柬中资企业有417家,在柬埔寨中国商会登记在册的企业130多家。这些企业或承包道路桥梁建设项目、或参与援建大楼项目、或投资纺织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等,取得了辉煌战果,赢得了柬埔寨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和信任。
  上海建工:在柬埔寨修路有三“难”
  远离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荒凉的柬东北,上海建工进入柬埔寨市场已有8年多。他们原本并没对柬埔寨市场有太大的奢望,但随着迄今为止中国援柬最大项目—7号公路的建成,当一项项工程接踵而至,当一份份合同签约谈定,他们顿悟,柬埔寨市场欢迎上海建工、柬埔寨市场需要上海建工。
  “从7号公路单一援建项目开始,现在平均每年有8个项目在做。累计承接了道路、桥梁、码头等15个大型项目,合同金额超10亿美元。” 上海建工柬埔寨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潘文龙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签的合同工期已经排到了2016年6月,占得了柬公路桥梁建设市场大半壁‘江山’。”
  “上海建工承建的道路里程将近1000多公里,相当于国内上海到济南的距离。” 潘文龙说,“完成技术复杂、设备要求高的项目都难不倒我们,倒是低等级的三级公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潘文龙说,在柬埔寨修路有三“难”,“第一难是柬埔寨重车多,车辆大,低等级公路设计承载能力和实际交通流量、超载不匹配。第二难是修路需要大量土在柬埔寨很稀缺,需要花钱买或远距离运送。第三难是道路完工移交后柬政府没有能力维修保养。”
  为了让柬埔寨政府和民众满意,上海建工总结了八种不同于国内的公路施工方案。“从质量上给力,从路基开始,我们按照国内公路高标准修路。从设备上给力,从国内进口50台22吨振动压路机等高端设备。从工艺上给力,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 上海建工柬埔寨项目总经理部经理助理张常剑说,上海建工在柬埔寨是经得起考验的。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办法,特别能集成。”是柬埔寨政府和官员对上海建工的一致评价。回想起2004年刚到柬埔寨建设7号路时的情景,潘文龙感慨颇多,提到什么是当时面临最大的困难,他脱口而出,“是地雷和疟疾。”
  由于柬埔寨经过多年战争的洗礼,目前在道路沿线还遗留有很多地雷,上海建工在7号路项目现场,就清理出爆炸物和地雷达8吨多。“其中还有重达900多公斤、当时最大的航空炸弹。”
  最初参与建设的上海建工员工,有很大一部分都得过疟疾,有的反反复复4-5次。“当地没有清洁的水源,要跑很远去运水,而当地几十公里都是无人区。”
  不稳定的边境也让上海建工“心有余悸”。“在柬泰边境62号公路施工时,炮弹直接落到工地上。” 潘文龙告诉记者,“因为每年有半年的雨季不能施工,工期本来就减少了一半,我们在最艰苦的时候依然没有停工。”
  “一定要把中国国旗称好,有中国国旗就没事。” 潘文龙说,“祖国就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潘文龙认为,“我国的外交政策,比较适用于我国周边国家。其次,走出来不能一成不变,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如何适用于柬埔寨,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