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5 城市导报
近年来,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为了更好地发挥职工在推动企业加快发展上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出了独属于该企业的“激励文化”。 共同价值观为激励文化奠定基石 建工房产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能够扎实地推进“激励文化”建设,该企业加快确立了全公司和社会普遍认同的企业理念体系,确立房产公司“弘扬建工品牌,建筑一流房产,创享更多价值”的共同使命和“把公司建设成为诚信卓越、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共同愿景,努力培育“诚信立业、用户为上、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价值观、“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协作、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务实、效率、严谨、细致”的企业作风、“市场为源、用户为本”的经营理念。 而加强企业“激励文化”建设绝不是一句空口号。该公司将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贯穿到人力资源建设、品牌建设、管理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培育具有建工房产鲜明特色的团队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和学习文化,从而建立该公司文化激励基础。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使建工房产内部形成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不少员工表示,他们为建工房产“相互包容、友好合作”的工作氛围而感到自豪。 “青年见习经理”培养机制成激励平台 2010年初,上海建工集团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房产业的目标,这对于上海建工房产公司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该公司管理层意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人”。而对于青年占了很大比重的建工房产而言,青年的素质对实现目标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该公司在部门和项目上设立了“青年员工见习经理助理”岗位,并把这一制度纳入该公司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导航计划。 据了解,青年见习经理助理采用公开招聘、个人自愿报名、竞聘上岗的方法, 对竞聘上岗的每位青年见习经理助理,明确由所在部门和项目的经理负责带教,见习任期一般不超过2年,每半年由公司工会、共青团、公司人事部门会同部门、项目经理进行考评,经多次考评优良、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够达到所见习岗位任职条件的,由该公司按照集团规定的公司中层干部的任职程序予以考察和任命。 这一青年培养模式既向广大青年员工传递了公司大力帮助青年人才培养成长的决心,使广大青年员工增强了对该公司前景、自身前途的信心。同时,通过面对面竞聘答辩,也增强了行政、工会对青年员工的了解。据悉,该项制度自推出以后,已有35人成功竞聘担任公司青年见习经理助理,其中11人已提拔为公司中层干部,形成了青年后备骨干队伍。 晋升机制成职工培养激励通道 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上海建工房产还将实现企业发展和实现职工个人的发展愿景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调整结构、加强激励、逐步完善”的原则,以及与市场逐步接轨的思路,建立了岗位职务工资、绩效工资、多元福利及期奖组成的多元化薪酬制度。 据悉,该公司设立了14个管理职务、27个专业系列和84个专业岗位,打开了管理和专业两个晋升通道。同时制定了120个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的职务说明书,明确工作职责、任职条件和发展方向。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与之配套的考核和讲评制度,实行每季度考核讲评,由该公司考核部门、项目负责人,由部门、项目负责人考核职工个人,为更好地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人才提供了机制保证。 “树典型”建立标杆激励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行“激励文化”过程中,树立先进典型成了建立标杆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周康航项目就是“先进典型”之一。记者了解到,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是本市六大保障房基地之一,开发量达到150万平方米。项目部努力建设“社会同心、政府放心、企业用心、百姓称心、居民舒心”的“五心级”示范基地。2010年至今,先后获得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金杯集体、市住宅建设实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和浦东新区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了把周康航的先进事迹宣传推广至全体职工,更好地激励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该公司总结提炼了周康航项目部“三种精神”:“超越自我、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精细管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不少职工表示,周康航项目部“三种精神”的确激励人心,让他们对工作更有干劲,在困难面前更懂得坚持。 本报记者 王佳妮 通讯员 赵燕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