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王国弼:地铁不了情

日期:2013-09-13     点击量:

 

城市导报  2013-9-13

本报记者 吴立德 李慧华
 


        今年已经64岁的王国弼,也许是上海滩上最年长的项目经理。

  2013年6月27日,上海市建设工程综合创优观摩现场会在上海机施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承担施工的地铁12号线虹漕路车站工地举行,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就是老当益壮的王国弼。

  从1968年9月13日到机施公司报到,整整45年,王国弼始终在工程的第一线摸爬滚打。尤其是自1990年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迄今的23年间,王国弼更是与城市地铁和地下的高、精、尖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45载在工地没挪过窝

  王国弼是66届初中生。“在那个年代,没有上山下乡,而是分配到工矿企业,尤其是建工局的机施公司,我已经是很幸运了!”。1968年9月13日,19岁的王国弼正是以这样的感觉来到机施公司在三门路的打桩工程处(机施二公司的前身),开始了他的机施人职业生涯。

  从起重工、测量工,到施工员、技术员、工地主任、项目经理、上海机施集团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机施集团副总工程师……

  在王国弼家的书橱里,被各种奖状、证书塞得满满当当:公司、集团、行业、区、市、建设部的先进、功臣、劳模的称号,几乎全部囊括了。“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王国弼最在乎的还是工地、项目!

  1990年12月8日,在工程处技术科工作的王国弼,被工程处主任调去参加上海地铁1号线建设。当时机施公司承担了地铁1号线人民公园至新闸路双向区间隧道、新闸路至汉中路单向区间隧道的施工。

  在上海软土地基里进行地铁施工,好比是“豆腐里打洞”。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王国弼和同事们每天要翻阅大量的技术资料,要不断地测量、测算,有时一个数据要算上好几遍。那时,盾构掘进还没有视频图像传输,王国弼每天都要几次进洞,昼夜查看掘进情况……

  1号线是上海第一条地铁,机施公司又是第一次承接地铁工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王国弼的承诺。

  地铁1号线按时顺利通车了。王国弼来不及分享上海第一条地铁开通的喜悦,又投入到其它项目施工中。

  地铁2号线开工后,他领衔世纪公园至科技馆的地铁掘进工程。以后,又南下承担机施公司第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深圳地铁4号线,辗转回沪后,又继续奋战在上海地铁6号线、9号线、13号线、12号线……

  17年无星期日节假日

  说来难以置信,自承担地铁施工开始,有17个寒暑,王国弼都没有星期日、节假日。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王国弼陪着妻儿吃完年夜饭,央视春晚还没有开始,王国弼就想赶去工地值班了。妻子不干了,拦着他不许出门,王国弼好说歹说,妻子都不同意。无奈,王国弼只好假装和女儿一起看电视迷惑妻子,却趁着她不注意,溜出了家门,在一片迎新的鞭炮声中离开了温暖的家。大年初一,妻子领着女儿,来到了位于浦东的6号线工地。当晚,一家三口就在办公室过夜……

  对于妻子女儿,王国弼说他很是愧疚。女儿是1990年降生的,而此时正是王国弼在地铁工程挑大梁的时候。无奈,王国弼只好要求妻子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年幼的孩子。从女儿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王国弼只是在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参加过一次家长会。23年来,他没有带妻儿举家出游过,“我错过了许多见证女儿成长的瞬间。”

  每天东方欲晓就出门,万籁寂静时才走进家门。家,成了王国弼的旅馆,妻子也颇多怨言,甚至在公司领导上门慰问时,几度潸然泪下。

  那年,王国弼要搬家了。这天,他破天荒地请假了。当他在指挥搬场工人时,住在对门的邻居也是公司同事,看到他很奇怪地问道:“你是来帮忙搬家的吗?”王国弼半天没回过神,敢情那个住了10年的邻居不知道他就是男主人啊。

  2009年12月30日,王国弼60大寿日。全家兄弟姐妹在饭店定好了酒席,准备给王国弼祝寿。一家人都到齐了,却左等右等不见寿星亮相。一打电话,王国弼居然还在工地上……

  23天睡在面包车里

  在45年职业生涯中,最让王国弼感慨的是参加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超常规建设的那几年。

  当时,他像是一个超人,同时领衔8个单体项目。一个人要同时面对如此众多的业主、设计、监理和分包单位,王国弼纵然是“三头六臂”,也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头晕眼花。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王国弼,在如此重压下,只能“玩命”了。

  让王国弼如履薄冰的是——第一次承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这样大规模的越江工程,第一次使用大型泥水盾构机施工。

  人民路隧道工程穿越黄浦江底到达浦西人民路,全长2470米。项目部面临着穿越浦东、浦西防汛墙、在建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在建外滩交通枢纽等众多难点,风险极高。

  特别是在穿越人民路、安仁街到丽水路区间,更是险象环生。大型盾构机连续与黄浦江防汛墙、人民路南侧老民房、百年污水总管道等“擦肩而过”,最近处只有0.3米——如此复杂的浅覆盖土层工况在国内甚至世界盾构法隧道施工史上也属罕见,王国弼又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当时项目部设在浦东,盾构从浦东开始掘进。在2009年的春节前即将进洞,整个隧道即将贯通。而春节又正好卡在人民路越江隧道穿越老城厢的工程节点上。彼时,老城厢人潮涌动,谁也没有想到脚下正有一个庞然大物在缓缓移动。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所有人通宵达旦坚守工地,王国弼的神经绷得紧紧的。

  面对如此复杂、浩大的工程,王国弼殚精竭虑:盾构姿态如何控制,掘进压力如何设定,同步注浆如何掌握……种种关键节点,王国弼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为了随时了解情况,免去来回奔波耗时,王国弼索性租了一辆面包车作为流动指挥所,白天用作办公室,晚上就蜷缩在椅子上眯一会。那一年上海的冬天特别寒冷,晚上气温达到零下六摄氏度。王国弼整天呆在施工现场,坚持了23天,专注使他忘记了耳边呼啸的寒风,忘记了自己冻伤的双手、双脚……看着盾构不断向前推进,看着盾构缓缓进洞,才放下心来。

  回眸往事,王国弼戏称“我就像一只陀螺,不断地被项目抽打着……”

  即将迎来65周岁生日、而今依然奋战在地铁工地上的王国弼,没有放慢匆匆的脚步,行走在他所钟爱一生的工地上……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