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国际金融报:上海建工:“走出去”之路越走越宽

日期:2014-02-16     点击量:

 2014.02.11 国际金融报  记者 孙小静


  

        上海建工现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成了大量标志性工程项目,近6年来,上海建工已累计中标12个项目、40亿元人民币合同额,目前在建工程合同额约15亿元人民币。
  全长143.43公里的柬埔寨国家214号公路,正在顺利建设中,其中1731米长的跨上丁湄公河大桥即将合龙。这一项目的建设方是上海建筑行业龙头企业——上海建工集团。
  上海建工加快“走出去”步伐,近6年来,累计完成海外营业额366亿元人民币,年均61亿元,共在2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55个项目,竣工面积达145万平方米,建成1000多公里的道路桥梁,共外派2.5万人次员工赴海外项目工作。
  “建工现已在国际市场形成了‘4+6+1’的布局:建立了柬埔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越南、蒙古4个成熟市场,开发了印尼、老挝、萨摩亚、马拉维、加纳、坦桑6个新市场,在美洲培育1个高端市场。”上海建工集团总裁杭迎伟表示。
  近年来,国际经济不景气,上海建工却凭借过硬本领、创新智慧,将海外发展的道路走得越来扎实、越来越宽阔,不仅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名列前20位,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优秀企业”、“跨国经营先进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金奖”、“中国对外优惠贷款项目最佳执行企业”等殊荣。
  品牌赢市场
  项目建成“标志性”
  2012年9月,柬埔寨湄公河区域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大量道路桥梁被毁。上海建工承建的8号国家公路沿线正处于湄公河泄洪区,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洪峰考验,巍然挺立,完好无损。柬埔寨首相洪森视察了8号国家公路后,盛赞公路质量高、防洪措施好,并授予上海建工集团3名员工柬埔寨“国家合作高级荣誉勋章”。
  在洪森首相和柬埔寨人民眼里,上海建工就是“中国质量”、“中国速度”的象征。洞里萨河大桥、湄公河大桥两桥跨度都在千米以上,水深达40米,是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大桥,上海建工50个月竣工移交。通车典礼上,洪森真情用中文表示“上海建工,我爱你”,并希望上海建工留在当地继续架桥铺路。
  良好的品牌声誉,为上海建工打开了更多的海外市场。
  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上海建工9个月完成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的总理府项目,45天完成首都机场改造项目,确保了加勒比海国家峰会以及第五届美洲国家峰会的如期举行。参加峰会的各国首脑对新会址、新机场称赞有加,各国记者的报道中也多有赞誉。
  最令人赞叹的是特多国家演艺中心项目,因准备举办英联邦峰会,项目工期被压缩半年,结果在特多的建筑承包商无一问津。关键时刻,上海建工挺身而出。当美轮美奂的演艺中心呈现眼前时,3个月前还质疑“肯定完不了工”的英国驻特多大使大为感慨:“中国工程建设者实在太了不起!”如今,特多国家演艺中心已成为特多首都西班牙港最引以为豪的“加勒比海明珠”。
  上海建工现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成了大量标志性工程项目,包括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俄罗斯波罗的海明珠等知名项目。其中,埃塞俄比亚立交桥、巴基斯坦巴中友谊中心、几内亚五万人体育场分别荣获中国境外工程“鲁班奖”;萨摩亚政府办公楼荣获境外工程“国优奖”。这些标志性建筑不仅成为了当地最亮丽的风景,上海建工也因此以点带面,在区域市场上稳步拓展。近6年来,上海建工已累计中标12个项目、40亿元人民币合同额,目前在建工程合同额约15亿元人民币。
  属地化发展
  “游击队”变身“常规军”
  马拉维是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经济落后。2007年12月中国与马拉维建交后,确定了马拉维国际会议中心和配套宾馆项目作为支持该国建设的首个重大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承包方是上海建工。与以往不同的是,建工这次聘用了900多名当地员工,推进属地化管理。
  马拉维失业率达30%以上,国内的建筑行业都是小规模的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人员素质都较低。政府亟待通过大项目来提高就业水平,并帮助当地人提升技能。上海建工顺势而为,通过规范化聘用当地工人,实行制度化管理,并给予人性化待遇。同时,企业则通过大量培训,授人以渔。由此,上海建工受到了当地政府及百姓的高度肯定,政府表示今后有项目优先考虑上海建工:“中国是马拉维的真正朋友。”
  “属地化发展,为企业赢得了人口红利。同时,这也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利于进一步树立起企业的国际品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人士表示。
  建工的属地化,还表现在成立当地的分公司。“以前都是项目制,一个项目结束了,项目组就撤回。”上海建工海外事业部党委副书记臧晓晴说,现在他们开始在项目所在地注册公司,在当地交税,尽可能融入当地。比如,在东非的厄立特里亚建工注册成立了一个分公司,总体管理、运作在厄特的所有项目工程。
  有了当地的分公司,如同在当地扎下了一个根,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不必随着项目打游击了,而是以项目为基础建立起常规部队,驻守一方市场,并不断拓展壮大。
  投资带工程
  总集成打出“组合拳”
  2012年9月,上海建工下属外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收购了厄立特里亚国扎拉矿业公司60%股权。作为大股东,上海外经集团不仅将收获开采、冶炼金矿的丰厚收益,在矿业公司运作初期,也凭自己的“话语权”,通过议标,拿到了矿山建设总承包权。“企业的设计、施工,设备的采购、安装,乃至融资等,都由我们建工总承包、总集成。”上海外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陈星说,“现在我们已在做二期采矿、冶炼设备的安装工作了。”
  通过投资带动工程承包,是上海建工集团“走出去”的创新做法。“这有助于丰富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公司盈利水平。”陈星说。
  在海外,国际承包工程大多采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ETC形式,或带有较高技术出口含量的“BOT”和“一体化交钥匙”工程形式,要求承建企业具备设计、施工、服务、国际化采购、运营、融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综合集成能力。上海建工顺应市场,果断转型,从一个传统的施工承包型企业,向具有设计施工总承包能力和具有设计咨询、材料采购、施工生产、后期服务等总集成能力的建筑综合型服务运营企业“华丽转身”,频出“组合拳”。
  仅在厄立特里亚,建工就不断深度开发,除通过矿业投资带动工程承包外,还发挥旗下外经集团成套机械设备出口服务贸易的优势,实现了向厄国出口价值1.8亿美元的3000多台(套)工程机械设备的任务。在厄特,外经还承建了3座食品冷库、1座食品罐制罐厂及1座农业用滴灌管的PVC&PE生产线等涉农项目,合同金额达6.319亿元人民币,集大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目前,他们还在跟踪厄特的电站和农业示范中心等项目。
  从单个项目向集群项目转变,从项目合作向中长期战略合作转变,同时积极向建筑行业的产业链前端——国际投融资项目扩展。上海建工现已在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签约了21个“中国对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2013年底,上海建工与美国富顿集团联合投资开发的城市综合体“上海建工广场”,已经在纽约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投融资项目签约比重的逐年递升,带动了国内成套设备、建筑材料、设计技术、对外劳务等输出,也为上海建工赢得了更多优质订单。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