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建筑时报: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上海中心大厦塔吊在“云中”上下的故事

日期:2014-03-27     点击量:

2014.3.20    建筑时报

□本报记者 陆维馨

    
        目前我国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结构顶部的4台塔吊正在逐一拆除,这预示着该大厦的整体结构施工已将接近尾声。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云中塔吊的险度因为不久前两名外国“蜘蛛人”和两名中国小伙的攀爬,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米,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580米以上的塔冠部分有风力发电、通讯等多种设施设备。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涡流式”阻尼器等相关设备安装完成,顶部塔吊也将完成使命。塔吊的高度约有650米,当塔吊拆除后,几个小伙“蜘蛛人”的攀爬记录在我国一定时期内将无人能超越。因为随着塔吊的拆除,就失去了650米高度的物质基础,除非今后国内将有更高的建筑物矗立。
        塔吊在超高层建筑中,是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大型“工具”。塔吊如何安装?如何爬升?如何在“云中”起吊?如何在高空拆卸?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技术含量,安全风险一点都不低,可谓是一幢超高层大楼建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塔吊的安装与拆卸也一样。上海建工机施集团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党建指导员韦岑韬告诉记者,塔吊处于600多米的高空中,其实硕大的“身躯”上去不容易下来也很难。施工伊始,上海大厦核心筒建筑四周安排有4台塔吊,随着结构高度的不断上升,操作平台越收越小。四台塔吊由于操作间距不断变小,于去年11月已开始拆去了两台塔吊。如何拆除大厦顶部最后的两台塔吊?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项目部将采用以小拆大的办法,用小一点的塔吊将现在塔吊拆除后的各种部件吊下来,再用更小的塔吊去拆较小的塔吊,直至最后用擦窗机搬运小塔吊的部件。其实这是一个安装小吊车、拆除大吊车的繁复过程。按计划,自上月开始,施工方在上海中心大厦顶部安装1台900吨/米塔吊,从3月中旬起,用这台塔吊来拆除目前在大厦顶部使用的两台1280吨/米塔吊;然后再安装1台380吨/米塔吊,用来拆除900吨/米塔吊;接着再安装1台150吨/米的塔吊,用来拆除380吨/米的塔吊;再安装1台60吨/米的塔吊,用来拆除150吨/米塔吊。最后,安装可起吊480公斤重物的擦窗机,用擦窗机加上人工搬运,通过已安装好的大楼内部电梯,将拆除的最后60吨/米塔吊各零部件运至地面,最终完成大厦施工用塔吊的全部拆除工作。此时,大厦的钢框架塔冠结构体系的安装才真正完工。
        上海中心大厦南面M1280D塔吊于去年11月率先开拆,这标志着为上海中心工程服务近三年的南塔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保证核心筒和幕墙升降平台的翻运等其他各作业面的施工进度和协作单位的垂直运输需求,项目部从全局出发,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在东、西塔吊作业间隙对南塔回转平台和标准节进行拆除。经过近半个月的时间,南塔全部拆除完毕。
        “外行凑热闹,内行看门道”。上海中心大厦的塔吊安装、运行、拆卸业内还是很想了解其所以然的。该工程采用了4台自重450吨,起重力矩达2450吨•米的大型动臂塔式起重机,外挂在核心筒上完成吊装任务。塔吊从由-25米一直爬升至120层552米高度,共爬升27组,合计104次爬升,每次需爬升20~23米。还要克服核心筒平面4次大的变化调整和墙厚从1200毫米缩近至500毫米这两个苛刻的约束条件,在高空进行5组共计20次平移,在国内尚属首次。
        塔吊的支附系统不仅要满足自身的强度、稳定和使用要求,而且要通过支附系统本身的结构布局将力合理地传递给核心筒结构,保证核心筒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台大型塔吊集中在30米见方的核心筒上,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空间让它们自由回转,所以群塔施工时的管理非常重要。
        4台大型塔吊是上海中心工程的标志性景观,更是工程的生命线,担负着大型材料的垂直运输的重任。针对工程实际,对塔吊采用外挂内爬的使用方法,这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首次将4台巨型塔吊集中外挂在核心筒上使用。经过努力,上海机施集团研发了能够适应各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所需的巨型塔吊外挂爬升装置。塔吊外挂技术、爬升技术和平移技术是上海机施集团首创的特殊技术,这三大科技创新展示了上海机施集团在塔吊施工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
        机施项目部对塔吊的爬升和群塔作业进行了严格管理。项目部对塔吊爬升制定了两项管理措施。一是全程控制:爬升前多级检查,签署爬升令;爬升时责任到人,过程监控;爬升后全面复测,签署检查表。二是定机定人:安装爬升框时起重班组固定、焊接人员固定,实施爬升时指挥固定、安全监控固定、机管人员固定。项目部对群塔作业采取分区管理、定机定人定指挥的管理措施。分区施工时严格控制回转半径,安装回转限位报警装置,防止发生碰撞,4台塔吊对讲机设立4个单独频道,避免指挥串频道;跨区施工时通知相邻塔吊的指挥员与司机,经协调同意后方可跨区作业。
        塔吊的爬升是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比如,上海中心东侧M1280D塔吊在液压顶升系统的牵引下,从-25.4米缓缓爬升到-1米,共耗时近6小时,爬升了24.3米。这是上海机施公司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顺利完成M1280D塔吊的第一组爬升,也由此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塔吊正式爬升前,项目部进行了详细技术交底和施工交底,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液压提升组、垂直度观察组、安全警卫组和后勤服务组,落实了顶部、中部及下部具体操作人员,明确了统一指挥、统一信号,做到了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了这次爬升的顺利到位。M1280D塔吊是新购进的超大型起重设备,最大起重力矩为2450吨/米,最大起重量达100吨,自重440吨。项目部在招投标阶段就考虑到了上海中心施工实际状况,故采用外挂式安装和爬升,以保证核心筒施工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塔吊的第一次平移也是一样。上海中心大厦西、北两座塔吊沿着预定轨道缓缓向核心筒平移了200毫米,标志着上海中心4台塔吊的第一次平移圆满完成。首次塔吊平移当天分两组进行。上午11时,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自重450吨的庞然大物M1280D塔吊在85米高空借助4台液压千斤顶的推力,缓慢平稳地向核心筒墙体靠拢。中午12时,顺利平移了100毫米,完成半程节点目标。下午1时许,东、南两座塔吊几乎同时平移到位。
        塔吊平移是上海机施首创的特殊技术。这是继塔吊外挂、塔吊爬升以后的第三次重大技术革新。塔吊平移的圆满完成,展示了上海机施在塔吊施工技术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此次平移连塔吊厂家也派来外国设备专家赶到现场观摩。上海中心塔吊经历5次平移,最后一次平移是在490米高空完成的。
        日前一台900吨/米的塔吊已经安装完毕,为后续西塔拆除、和阻尼器、鳍状桁架等塔冠结构施工任务做好了准备。从12日至15日,M900D塔吊的相关构件已开始进行焊接和搭设脚手等准备,并对已经焊接完成的构件做了相应的施工使用测试,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随着上海中心大厦的主体施工进入尾声,大厦将雄姿展现,塔吊也将逐台完成目前全国第一高楼的工作使命。2013年,公司全面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营业收入和新签合同实现了百亿增长,跃上了千亿平台。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达到了1408亿元,较上年增长16.5%。公司工程施工及设计承包、房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建筑工业、成套设备进出口等业务均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其中,房产开发、成套设备进出口、基础设施投资等板块发展迅猛,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2%、33%和24%。当期,公司工程施工及设计承包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去年的91%下降到88%。公司房产开发业务贡献的毛利显著增长,占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毛利的比重达到了11%,而工程施工及设计承包业务的毛利比重则下降到了69%。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