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报 2014年8月21日
郁锋 沈盛 季海根
编者按:企业面对转型发展,如何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破解转型升级中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优势,调动员工积极性,拓展市场。早在前几年,安装集团领导班子,就开始思考这一严峻的现实。在实际工作中,安装集团力争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制定了产业链转型发展的新目标。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逐步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优势,提高了上安品牌的效应。 近年来,上安物业公司紧紧依托安装集团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品牌效应,努力拓展市场,以一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精神,解放思想,不唯书,只唯实,直面发展当中遇到的难题,并且善于解决难题,大力鼓励创新。在上海磁浮、虹桥东交通枢纽、世博文化中心等机电设备设施的运行维保管理中,以独特的管理与新颖的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成为上海物业管理行业中的一个亮点。当然,这一切也为安装集团大力拓展机电物业管理市场,打造以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保养为特色,客服、保洁、保安等为一体的总集成服务能力打下了扎实基础。 我们去工地采访的时候,一路上,上安物业公司董事长丁世文一连说了好几次“链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折射出一种自觉、充满了一种自信。 实际上,上安物业公司在机电设备维保管理上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丁世文和他的团队已经承接了众多上海大型公众设施、工业园区、商务楼宇、文化场馆和历史纪念馆为主的物业管理项目,其中,包括上海磁浮列车维修基地车辆维护、保养及列车驾驶,虹桥东交通枢纽机电设备设施的运行维保管理,包括上海文化广场以及上海建工大厦等机电设备设施的运行及维保管理,也包括鲁迅纪念馆、上海元代水闸馆等历史纪念馆;此外,还与安装集团客服中心共同承担了建筑安装项目竣工之日起两年质保期内的应急抢修、维保服务和质量回访工作,其中,包括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电影博物馆、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 上安物业是安装主业的又一次产业链成功延伸。 对于企业战略中的产业链延伸,上安物业公司领导班子有足够的自觉: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企业战略中的产业链延伸,上安物业公司也有足够的自信: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潜力,就一定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年多的机电设备一体化运营的实践,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自觉和自信:与阳光链接。 从世博文化中心出发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2010年2月,安装集团世博工程指挥部接受任务,要求派项目部进驻世博文化中心,做好机电物业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世博期间的运行服务。 上安物业文化中心项目部70名员工分为四个系统专业小组,承担了整个场馆设备、设施的系统运行保障服务工作。“不辱使命,参与世博,奉献世博”成为每位参战员工的心声和信念,谁都以能亲自为世博出一份力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文化中心场馆是举办世博会开幕式的主场馆。保证场馆内空调、电、水等各工程设备系统的完好正常运行,是开幕式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来不得半点闪失。因此,全体员工提出了“5天+2天”和“8小时+N小时”的口号,要与时间抢速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设备、设施布置状况和分布走向,熟悉各系统设备、设施功能的“来龙去脉”,掌握各机房设备、设施操作运行和重要的关键点位,为场馆工程设备、设施安全正常运行做好基础工作。但是,要实现这一工作要求,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一是文化中心场馆外形独特,娱乐等功能性单元种类多;二是工程设备、设施功能齐全种类多,必须满足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和使用;三是文化中心场馆开工最迟,竣工最晚,责任最重。为了能尽快熟悉现场,上安物业调集精兵强将,并且组建各专业组,仔细地对每一个楼层每一个区域进行巡视查找,并作全面编号登记,同时汇总、绘制了平面图。这一切,仅仅只用一个月时间,上安物业文化中心项目部员工就完成了各个系统设备、设施安装位置的测绘和统计汇总,熟悉和掌握了各机房重点、关键设备的操作。 世博会期间,由安装集团和上安物业公司组成的文化中心联合保障队伍,团结协作,勇克难关,自始至终保证开幕式会场温度为摄氏23度正负1度的舒适环境。在闭幕式会议期间,通过空调、弱电系统员工不懈努力,保证场内温度、梯度为摄氏23度、24度正负1度最佳效果,确保了整个活动期间的万无一失。 在这紧张关键时刻,上安物业公司总经理金伟民,老领导颜维新等,组织团队勇于攻坚克难,坚守现场靠前指挥,确保了场馆的正常运营。他们,功不可没。 在保障世博184天平稳、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上安物业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业主方的充分认可,获得上海市、世博局等给予的各类荣誉。正因为如此,世博会后,尽管文化中心经营主体变更,但在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上,包括建筑设施的维修保养,安装集团上安物业仍然成为业主方的首选。 从左手交到右手 这是一个模式的建立—— 在地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上安物业第三项目管理部的会议室里,我们在进行采访时,上安物业公司副总经理薛云龙,区域经理王伯华和指导张志仁异口同声地说了“从左手交到右手”这句话,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次新的突破和新的跨跃。在这艰难的过程中,安装集团直管项目部、业主方等各有关单位始终与我们并肩作战,始终与我们一同担当重责,迎难攻坚。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特大重大项目,是集航空、高铁、磁浮、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长途客运于一体的特大型公共交通枢纽,而东交、磁浮中心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体量最大的建筑,机电设备设施共有12个大系统,主要机电设备3000余台套,弱电系统涵盖5A智能化,仅主机就有200余套,设施部件超过20000项。当安装集团完成机电设备设施安装工程之后,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建设完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呢?最佳的选择当然是安装集团的技术队伍。原因不言自明:由工程施工逐步过渡到运行管理,作为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的一种延续,安装集团技术队伍无疑具有对机电工程系统清晰,对工作内容、管理范围明确,对管线走向熟悉,设备供货厂商联络渠道畅通等专业优势,可以实现无缝链接,避免因不同单位的交、接而产生断层。 上安物业运筹帷幄,业主经过深思熟虑,随之一拍即合。 因此,早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航”之前,上安物业第三项目管理部副经理施小兵等技术力量就已介入前期建设,包括参与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调试。按施小兵的话来说,就是“工程项目首先要交得出去,管理工作跟着要转得起来”。 业主的高要求是必然的:由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特殊性,必须保障设备设施365天全天候正常运行。上安物业第三项目管理部的质量方针是明确的: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文明的环境、持续的发展。经理王伯华和指导张志仁都是1968年的老兵,在新的战场上,他们带领一个团队,喊出了“满足客户需求就是我们不变的承诺”的口号,探索并实践了“从左手交到右手”的运行管理模式。 事实证明,上安物业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 为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高效运行,开展“查找设备设施运营中隐患问题”活动,成为贯穿在各专业的运行和维保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强电维保班在例行维保工作中发现EPS(应急电源)蓄电池漏液造成导线腐蚀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电气事故;消防专业在巡检中发现东交3F、4F共12樘钢质侧卷门因缺陷造成部件经常损坏,及时进行改造,排除了发生情况时不能正常开闭的安全隐患……这是那年战胜台风“菲特”的一曲凯歌:2013年10月6日至8日,受台风“菲特”影响,上海发生强降雨,而后市气象台又发出暴雨红色预警。面对灾害性天气,各专业值班人员顶风冒雨解决突发状况,保证了东交楼内机电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10月7日下午,给排水专业人员在巡视时发现南车库B1层西南角水管被杂物堵塞,导致集水井水泵发生故障不能排水,项目部立即调集人员前来抽水,并疏通排水沟,消除了车库可能进水的险情;10月8日凌晨,地处东交E岛的配电间房顶严重漏水,在通知抢修期间,强电班用大塑料桶放在房顶上接水,由于离地较高,只能用升降车,大家每隔一小时就上去换桶放水,确保了配电间的安全;10月8日早晨,在东交3楼东北角,大量雨水顺着玻璃幕墙进入新语面包房和紧靠面包房的电缆槽,造成用户箱内跳闸断电,值班电工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排除了电缆接头因浸水引起短路的故障……这是在为“亚信峰会”保驾护航期间处置的一起突发故障:2014年5月19日凌晨4时左右,总值班汪佩忠工程师接到接报中心总值班陈利民电话,报“东交4楼东南角强电机房UPS有报警声”,当两人迅速赶到时,运行电工也已到现场,在电工已按操作流程将UPS手动切换至“市电旁路”状态运行的同时,总值班又立即电话通知专项维保单位维修工程师到达现场,在一小时之内就完成了故障处置…… 确保安全、高效运行,让业主满意;而开动脑筋进行技术改造,更让业主倾心:东交通中心卫生洁具自动感应器使用干电池供电,尽管设备安装工艺简单,无需多专业配合施工,但在正式使用中则显现了弊端:一是感应器电池没电时,会出现电磁阀无法关闭长流水现象,造成水资源浪费,而此类故障报修超过月维修总量的40%;二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干电池电量消耗很快,平均一个半月就要更换一次电池,东交卫生洁具数量众多,如废旧电池不能合理处置,将有可能污染环境。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并减少废电池的产生,上安物业项目部经过实地查看、调研,认为完全可以实现交流电供电,于是,采用分支线缆及与感应器电池盒相同的电源插接件与各马桶感应器相连,实现了马桶感应器交流供电,同时,还保留了原电池盒,如果交流开关电源损坏,影响感应器使用时,只需重新安装好干电池,即刻就能恢复感应器的正常使用。此举先期在东交B1层西北角男卫进行试点两周后,就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整个改造工程被誉为“金点子之马桶感应器电源改造”…… “从左手交到右手”的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完善,获得业主和社会最大限度的认可,上安物业第三项目管理部先后被授予“世博保障先进集体”、虹桥机场优质服务大奖最佳服务团队、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从2000万元到1.2个亿 这是一个业绩的展现—— 上安物业独特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上海市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中独树一帜,也使公司的产值从2010年前的2000万元增至目前的1.2个亿。 在安装集团上安物业公司2014年度职代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丁世文有过一个发言,他把公司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概括成“四个增”:一是信心增添。在发展过程中尽管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公司各级领导始终保持良好的精气神,带领广大员工不断进取,迎难而上,凭着创新的经营理念、灵活的管理机制、优质的用心服务和健康的企业文化,创造了较好的业绩;二是规模增大。公司经营规模每年复合增速40%左右,经营业务结构也完成了初步调整:目前,机电物业达到营业收入的60~70%左右,承接了最大的枢纽交通,最先进的演艺中心、体育中心,最具规模的展览中心,正在跟踪最高的上海中心和最时尚的娱乐中心;三是机制增强。公司从六大体系建设入手,强化企业运行机制,规范了内部管理,如经营信息管理、经济的内外审计、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认证、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的完善等;四是资产增值。一方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内在价值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员工队伍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 诚哉斯言。 而在上安物业公司“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有过一段关于公司新三年发展战略定位的叙述:以“聚集资源、多轮驱动、专业主导”为抓手,建设一个产权清晰、治理科学、理念先进、机制灵活、专业突出、人才优秀、效益良好的致力于建筑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 壮哉斯言。 归结为一句话,仍然是一腔激情澎湃:与阳光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