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建筑时报:拓展昆山市场 遂行成就声誉——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昆山中环南线S-1标工程项目部精细管理观察

日期:2014-09-22     点击量:

建筑时报  2014.9.8

□本报记者 张玉明 通讯员 郭德明


       昆山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昆山市交通建设领域的首个BT项目,线路长约44.2公里,总投资120亿元,是昆山基础设施建设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秉承建筑业“走出去”的战略思想,上海建工积极参与了昆山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建设。然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对于建筑业来说,“走出去”不亚于另一次艰辛的创业。对于这份高难度的答卷,上海建工集团各公司、工程各项目部都给出了深思熟虑、意气风发的答案。其中,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昆山中环南线S-1标工程项目部提出的目标“拓展昆山市场,遂行成就声誉”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遂行”是一个军事上的术语,意即“成功地执行任务”。采用这个词语,可见S-1标项目部对建设任务的重视和工作上的态度。而在实际施工中,S-1标也总能圆满完成预定额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不久前,记者来到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南线建设工地采访,通过观察和询问,终于探寻到其中的“秘密”,并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实行精细管理,着力二次经营
       作为拥有五十年风雨历程创业史的大型国企,四建集团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成熟的项目管理艺术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依托四建集团强大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项目部在实现工程各项目标上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例如南线存在沿线现状管线众多的施工不利环境,现状架空电力线多为10KV,架空通信以光缆为主,沿路全线存在。道路两侧地下布有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自来水管、煤气管道、通信管道、国防光缆等。而且大多数管线在红线内,如若不及时搬迁将对施工工期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项目部主动邀集有关方面成立了管线搬迁工作小组,督促管线单位尽早搬迁,避免了由于管线原因延误施工进度情况的发生。
       同时,在项目管理中,S-1标项目部注重对工程项目总体实施和分项实施目标的分析研究,科学安排施工资源和时间,协调各个施工单体间的矛盾,力求达到“管理精细化,配置最优化”。项目部下有6支专业的分包施工队伍,近2000名施工人员。根据以上情况,项目部制定了相应的工程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控制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几方面严格入手,以达到工程施工目标的实现。
严格施工的同时,项目部注重与业主、监理以及设计等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按照业主、监理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认真施工,通过实际行动让业主、监理和设计人员感受到他们诚恳踏实的工作态度。
       二、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部坚持技术创新,拓展二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在推进工程建设中,实施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
       1、钢筋工厂化加工
       工厂化加工,即现场建设标准化加工棚,采用数控机床、胎架等设备,做到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施工,确保钢筋成型加工质量。
       2、承台施工采用大块钢模板
单个承台由4块大钢模拼接组成,模板与模板之间直接采用螺栓连接,做到模块化施工,以改善承台施工质量。
       3、立柱无支架施工工艺
部分立柱采用无支架施工工艺,即在钢筋模块化拼装的前提下,通过使用登高车以及在定型钢模板上搭设人工操作平台,以解决人员上下、模板拆除作业,以及作业人员操作平台的问题,优化立柱质量。
       4、桥面系施工采用全幅振捣、一字夹吊架
项目部在桥面铺装调平层施工中,采用专用振捣梁进行全面全幅振捣,确保平整度、密实度满足要求。防撞墙采用一字架吊夹施工改良工艺,确保了防撞墙外观质量。
       5、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
部分箱梁施工中推行了预应力智能张拉工艺技术,实现了精确施加张拉力,对称同步张拉;实时采集张拉力和钢绞线伸长量,实现“智能双控”;张拉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实时跟踪、智能控制、及时纠错。
       6、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
部分路缘高侧石采用滑模工艺,即使用自带成型模板的混凝土滑模机,实现了自动转向和找平,线型和高程等全部自动控制,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路缘石总体线型、整体强度、表面光泽等技术指标。
这些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减少了材料损耗,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关心员工生活,增强团队合力
       作为整个项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项目管理实施的每一个步骤中,项目经理必须确保项目管理团队中每一个员工都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否则项目必定难以“遂行”。南线S-1标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汤武深谙其中的管理艺术。他重视细节管理,注重团队内部沟通协作,确保员工工作协调一致,避免冲突,降低遗漏。通过与青年职工之间的工作交流,他鼓励青年员工在做好自己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多学习、钻研其它岗位工作,做一个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青年们在项目部进步很快,有些已走上领导岗位。
       汤武强调员工的个人素质建设,培养每位管理人员能担当、能独立思考和管控的能力,以此促进团队整体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项目部有一种“好学习、爱研究”的浓郁工作氛围,有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怕苦、不畏难”的精、气、神。
       同时,兼任项目党支部书记的汤武始终将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当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考虑到施工现场远离上海和昆山市区,职工吃住在项目部,不能经常回家,项目部特别修建了篮球场,配备了乒乓球室,安装了互联网和有线电视,订阅报纸、书籍,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并开展党员结对帮困和师徒带教活动,增强了团队合力,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四、举办立功竞赛,营造竞争氛围
在开工之初,项目部即以“竞赛跟着工程走,竞赛服务于工程”为原则,扎实推进以“质量创精品、施工重安全、现场讲文明、工期保节点、创新讲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立功竞赛活动,通过立功竞赛助推工程建设。
       项目部的主要做法基于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鼓励。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载体进行宣传和思想发动,让每一位工程建设者都清楚工程的重要性及竞赛目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注重内涵延伸。根据工程特点和不同时点要求,组织开展攻关赛、对抗赛、节点赛等专项竞赛,做到常赛常新。三是注重考核奖惩。通过与分包队伍签订竞赛目标责任状、竞赛目标公开承诺等形式推动工程建设。立功竞赛工作小组每两周一次进行全方位考核检查、讲评,同步实施较有力度的奖罚,把奖励直接发到施工作业人员手中。四是注重氛围渲染。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组织举办项目党支部学习会、党建联建工作讲评会、反腐倡廉教育会、开展党务公开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发挥项目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浓浓的力争上游的氛围。
       南线S-1标工程自2012年6月19日开工以来,建设者努力克服前期施工沿线交通流量繁重、管线搬迁延误、水电不畅等困难,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施工,各项工作始终走在整个中环建设的前列。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南线S-1标项目部实现十二个第一:率先完成第一根桩、第一个承台、第一根立柱、第一联箱梁、第一联预应力、第一联桥面铺装、第一联防撞墙、第一幅土路基施工、第一幅水稳基层、第一联桥面防水层、第一联桥面沥青、第一条伸缩缝施工等。项目部取得了上海建工集团昆山中环2012年下半年度立功竞赛第一名、2013年度立功竞赛第一名以及2014年上半年度立功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得到昆山市各级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设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快马加鞭地推进工程建设。截止到2014年8月28日,S-1标工程已完成桩基、承台、立柱、箱梁、防撞墙、沥青摊铺、伸缩缝及地面辅道等全部工程,提前120天完成所有合同工作量。我们相信,在随后的工程收尾及结算工作中,我们可敬可爱的建设者们将继续保持顽强拼搏的工作精神,发扬蹈厉,在昆山中环建设和上海建工“走出去”战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