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13 10:26:58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杨亚茹 通讯员 俞静姝 胥凤慧 上海报道
中国梦,首先是安居梦。房子,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向希望起航的港湾。 10月末的上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杨浦区的刘阿婆一家五口正忙着搬家。一周前看了新房后很满意,一家人就开始忙里忙外,想赶在11月前完成乔迁。 刘阿婆的新家位于上海周浦镇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和他们一家一起乔迁的还有原本的老邻居们。谁能想到,如今高楼林立、公路发达、河水纵横的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5年前竟是一片杂草丛生之地。 2009年5月,周康航项目团队正式入驻周浦镇。半年规划、半年征地、一年半动迁……负责此项目的上海建工集团倾尽全力,将原本鱼塘、农田、苗圃混杂的周浦区域范围的两个村镇农田,打造成了如今的大型居住社区。 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位于周浦镇镇区范围内,东起罗南大道(S3),西至周园路及周东路沿线,南起机场高速(S32),北至周祝公路。该社区是上海建工集团对口建设的上海市又一批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之一,也是该集团首个一级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住宅共分为农民回迁房、经济适用房和动迁安置房三个主要类型。项目总用地面积2.3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规划导入人口5.5万人。 如此大批量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如何保证质量,如何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让老百姓在解决了基本居住需求外感到温暖,如何满足5.5万人对于“家”的期盼……显然,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何助力“安居梦”,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已给出了一个示范样本。 对“零投诉”的维护 上海人有一个玩笑话,称某个一直蜗居客厅的人为“厅长”。此称谓意不在嘲笑,但反映了老百姓对“安居梦”的期盼。 10月26日下午,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内,一批动迁户正在办理交房手续。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此设立交房接待处外,考虑到动迁房及经适房受众群体多为杨浦、虹口等地的居民,为了尽量减少来回奔波,上海建工在市中心静安区特设了周康航经适房交房接待处,方便市民递交材料、办理手续。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恰逢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办理交房手续。不足5分钟,办结手续后,他拿着钥匙和老伴就直奔新家。记者随后也跟随这一家人到其新家“参观”了一番。 老大爷姓王,据他介绍,一家四口原本住在杨浦区,蜗居在不足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2012年听说周康航社区将推经适房,于是很早便选好了房。王大爷选的是7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过了几十年的蜗居生活,这次住上两居室,王大爷和老伴很兴奋,“想尽快搬到这里来,先住几天毛坯房试试。” 周康航社区的所有项目在经过政府验收后,仍要接受市民的再次验收。市民验收这一环节,被上海建工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整个验房环节,让记者再次体会到了上海建工对老百姓“安居梦”的尊重。 周康航项目团队成立了十个质量小组,每组包含电梯、门窗、施工等各类人员,市民办理完交房手续后看房时,质量小组成员都要相伴左右。出现门窗、施工等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给予3-5天的维修时间;市民入住后,质量小组作为房屋质量的守护者,接到报修电话后要第一时间赶到居民家中排忧解难。“如果你是居民,你的诉求是什么?”这是上海建工给每一位员工提出的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入住居民着想,这是项目团队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已完成交房的农民回迁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售后服务投诉率为零。 为了保持零投诉,上海建工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要想降低投诉率,房屋质量首先要过得硬。为了能够更好地把好现场施工的每一道关,上海建工挑选了在工程质量方面资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质量工程师,作为现场施工质量的“啄木鸟”,每天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巡查,紧抓各项施工细节,对不规范、不合理操作提出整改要求。 住宅施工中的渗水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顽疾,报修率很高,项目部针对住宅内外部的渗水“热点”采用新技术,基本预防了此类情况的发生。在住宅内部,为解决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渗漏问题,项目建设方和施工总包方经多次讨论,借鉴了诸多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的经验,摒弃传统施工方法,采用WXFS型防渗水管套和防渗水地漏进行预埋和一次浇筑,有效地解决了厨房、卫生间、阳台的渗漏问题。对外墙穿墙螺栓孔封堵进行了专门的施工试验,采用防水砂浆、石棉水泥、沥青油膏三种不同的封堵材料进行比较。经过反复试验,确定80毫米石棉水泥进行穿墙螺栓孔封堵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外墙渗水的问题。 对“以人为本”的坚持 近几年,保障性住房的质量问题被频频曝光,甚至保障房被解读为“潜在的贫民窟”。但在周康航社区走访时,处处可见的人性化设计重新定义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让人民居有其所,住得有尊严。 周康航社区的回迁农民多为周边本地农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这些农民仍保留了许多上海习俗,比如婚嫁习俗。新婚之夜,亲友与本家宴请新人,上海人称之为“吃暖房”,又叫“送暖房”。曾有文记载:“客堂内,新郎新娘坐在长排八仙桌北面,南边另放一只茶几点燃花烛,宾客坐于长桌两旁。菜肴出齐后,宾客先向新人敬酒和献吉利话,再请新郎新娘互相喂酒、喂菜、喂烟和喂糖。” 直至现在,上海浦东的本地农民几乎每户都有一张长宽都约为95厘米的八仙桌。所以,上海建工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特性与习惯,将电梯宽度设计成1.4米 1.6米大小,以方便他们将部分家具通过电梯进行垂直搬运。 除了电梯能够垂直搬运家具,一些配套设施也可以看出上海建工的用心。据了解,周康航社区其中的一个小区——汇福家园内,还设有一处大型活动中心。除了平日供居民休闲娱乐外,它的设计初衷仍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上海浦东区的当地农民在办理红白喜事时,都要办流水席,长达10天。而回迁进小区后,客观条件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设计团队便想出了一出妙招:专辟一个区域,为居民提供便利。所以,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建造时就统一采用钢结构,使整个场地没有一根立柱,既节约空间,又可灵活隔断。据记者观察,这一活动中心至少可以容纳400人聚会和就餐,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由于不少农民分到了多套房屋,如何让房型满足大家庭实际居住的需要也成了设计团队考虑的重点之一。记者实地了解到,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固定房型设计,周康航的农民回迁房房型差异较大,同一楼面内兼有三房两厅和一房一厅的房型,为何如此安排?这同样出于方便居民居住需求的考虑。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套三房两厅及一套一房一厅,就可以两代人住在同一层,老两口住套小的,大一点的给儿子结婚用,以后方便互相照顾。 除了上述人性化的设计外,设计团队还充分挖掘周康航基地河湖交错、水网密布的水乡特色,打造了“三横一纵”的水网布局,以满足居住区内防洪排涝之需,同时也丰富了小区景观层次。据悉,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共分为19个地块,每个地块都至少有1条小河依傍,并建有15米宽的城市绿化地,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写照。 考虑到经适房的受众群体,上海建工房产在户型设计时将“经济实用”放在首位,并考虑到整体设计合理、空间分布宽裕、房型利于家具摆放等问题。据了解,周康航社区内的经适房建筑形式主要为板式和点式的小高层与高层,房型平面以一梯三、四户板式单元和一梯六户的点式单元为主,采用全明通风设计。为了塑造起伏变化、形态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上海建工房产将高层、小高层建筑进行相应的错层处理,同时也令小区的立面造型更为丰富活泼。 除此之外,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纳入上海建工的考虑范围之内。按市场商品房标准,封闭式阳台所有面积需纳入建筑面积的计算范畴,而此次周康航农民回迁房却有所不同。虽然所有房屋统一设计成封闭式阳台结构,但在实际建筑面积计算过程中,却仅将阳台的一半面积纳入计算范围,这对屋主来说可谓是个实实在在的优惠。 小上海,大社区 从“买房子”到“买生活”,从一种简单的“住”到如今的“居住”,市民在居住上开始不断追求一种叫“环境”的东西,追求与之匹配的物业管理、教育院校、商业网点、生活圈层等因素。显然,买房子是为了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这种可以体现“居住主义”的环境因素往往缺乏,甚至没有。而周康航社区的成长,几乎可以说是从“一无所有”到“面面俱到”。 周康航社区共规划区级公共服务设施5类,总计用地面积为8.0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主要是:行政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福利服务设施。 现场的工作人员还记得当时来周康航社区工作时的场景。“当时这里还是一条小河沟,那里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城市水网、市政道路及公共交通网络。其中市政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在内的四级共10条道路。规划道路总长度为10.6公里,路网密度6.1公里/平方公里,干道网密度2.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9.9%,提供了便捷的道路可达性,可以满足居住区内居民的出行需求。 另外,基地规划河道面积为23.28公顷,占总用地的9.86%,形成总长共10公里的“两纵四横”骨干水网布局。结合道路和水网建设,社区内规划了16座桥梁,采用与周边建筑统一的风格造型,在体现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地域风貌的同时,提高了场所的辨识性。 公共交通配套方面,由于毗邻轨交16号线且有多辆地面交通直达市中心城区。为了配合地铁出行,周康航社区内另配有3条地铁短驳线路,预计到达地铁站时间约为10分钟。此外,还规划设计了2万平方米的公交停车场1处,可供8条公交线路的夜间停车,并包含4条公交线路的始末站。预计今后还将陆续导入过境公交线路若干条。 对于教育、医疗、娱乐等相关配套的支撑和把控,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可以说是一个“小上海”:社区级商业设施(4个社区菜市场)、福利院、社区医疗中心、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学校、幼托等教育设施一应俱全。此外,项目距离周浦中心不远,驱车几分钟即可到达万达商业广场,居住生活便捷由此略见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其配建标准、质量甚至在一些普通商品房之上。据悉,周康航大型居住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共10处,总计用地面积16.6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7万平方米,分别为高中1所,初中小学各2所,幼托5所,可充分满足基地内导入人口的需要。 据介绍,为了建好社区周边的幼儿园,团队与浦东新区教育局多次协调,从外墙的颜色设计到桌椅的高度,从教室的整体布局到楼梯踏步的高度,团队成员紧抓每一个细节,最终确保“上海建工”这一品牌的精湛品质。其中,一所幼儿园已经过验收,获得上海一级幼儿园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