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建筑时报:金鸡湖畔写春秋——上海建工二建集团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项目建设纪实

日期:2014-12-24     点击量:

建筑时报  2014.12.15

□通讯员 顾庆生

       走进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住宅小区,你不仅会被这里一幢幢错落有致、极富现代气息的高层住宅楼宇所陶醉,更会为苏州金鸡湖畔这片热土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所感染。而在8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待拓之地。
       如今的这些变化与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息息相关。这就是上海建工二建集团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项目部。这是一支取得过骄人业绩的优秀团队,这是一支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团队,这更是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充满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传承精神树信誉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灵魂人物。郁凤兵正是这支优秀团队的领军人。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用“难忘使命,进取不辍”来描述这位年过半百、在建筑行业奋战了30多年的领军人丝毫也不为过。尤其是近十年来,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沪外市场,郁凤兵始终坚守信念、全力以赴,带领着项目团队纵横驰骋、披荆斩棘,竭力为企业塑造品牌、展示形象、赢得信誉,抒写出一篇篇令人艳羡的璀璨华章。“要做就做业主信得过的造房人!”。多年来,作为项目领军人,郁凤兵始终坚守着这样一种信念。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理念,在十多年的项目经理生涯中,郁凤兵率领着项目团队一夺国家“鲁班奖”、五摘上海市“白玉兰”奖,并多次获省市级工程质量奖,屡屡在激烈的市场搏击中为企业赢得信誉。他所带领的项目团队也一举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荣誉称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郁凤兵带领的项目团队善于把普通的住宅项目打造成出类拔萃的“精品工程”。无论是在春申万科蚂蚁工房项目,还是在周康航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项目团队始终将“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优异的施工质量受到多方认可。在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工程,项目团队同样以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尊重与信任:自2006年至今,项目部已连续8年荣获“苏州市文明工地”称号,并获评“江苏省绿色施工观摩工程”、江苏省文明工地称号;累计完成建筑单体40幢,建筑面积达67万平方米,先后获各类奖项41个,其中36幢单体获“苏州市优质结构工程”称号,10幢单体获“姑苏杯优质工程奖”。
     优异成绩的背后彰显着劳模精神的传承。2008年,郁凤兵率领一班人回沪,需兼顾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和小南国花园酒店两项工程,于是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项目“当家人”的角色落在了徒弟房国琳的身上。青年项目经理房国琳顿时压力陡增:如何继续扛好大旗?如何进一步凝聚好团队?如何传承发扬好劳模精神?彻夜思索中,房国琳想起了师傅郁凤兵常常提起的那三句话——“把企业的事当家里的事”、“认真干好份内事”、“用心做好每件事”。对!这正是这支优秀团队的立身之本和精神内核,是这支优秀团队得以在沪外市场扎根奋进的思想信念!
     在此后的工程建设中,房国琳带领着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局,延续着与苏南万科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他继续组织开展“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活动,与青年管理团队成员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承诺:业主交办的事必须设法尽快解决,不能说“不”;项目经理离开施工现场超过两小时必须向业主和监理请假;施工员只要接到业主和监理口头整改通知,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落实解决;工期紧张时,全体管理人员主动赶往现场,与工友们一起绑扎钢筋、整理钢管扣件、清扫场地。正是在这样一种坚持为业主和监理“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最大方便”的过程中,项目团队再次赢得了口碑与信任。
       凝心聚力重管控
     “凡事必须管控从严、落到实处、立显实效”,这是房国琳和项目团队的共同承诺。正是这样一份承诺,让他们的质量和现场标化管理在苏州地区树立起了样板,受到苏州园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赏:“你们的项目完全可以免检!”
     为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房国琳继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管理理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施工管理全过程。对于承建的每一项工程,他都精心组织施工质量策划,并针对工程特点和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对策,同时通过与各分包单位建立有效衔接的质量组织保证体系,细化各专业、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以“制度化、信息化、精细化”为保障的质量管理模式,为工程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二期工程施工中,项目部使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使交付使用的498套现房一次性通过业主验收。苏州万科的地区主管在庆功宴上喜极而泣:万科有史以来的首次“零投诉”终于在这里实现了!
     为加强项目成本控制,项目团队一方面注意与业主方加强沟通协调,始终做到“心中有数、量入为出”,另一方面对材料费、机械费和人工费加强严格把控。例如,每次材料进场,必须以地磅计量作为结账依据,并严把质量验收关。在材料使用上,材料数量的申请必须经过经营部门准确核算,并按“限额领料单”执行。与此同时,项目团队严格执行每周项目经理带队巡视制度和每月成本分析制度,加强各业务条线对现场情况的及时分析与把控,及时寻找材料损耗原因,研究制定降本增效办法。一次,混凝土实际浇筑方量总比预算方量多6~8立方米,地磅称重及小票上的数据相吻合,经过各条线的共同分析,大家发现供应商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上有造假嫌疑,于是马上约谈纠错,最终避免了损失。
       循序渐进塑形象
     年轻是把“双刃剑”。年轻往往意味着经验欠缺、容易犯错;但年轻更意味着敢闯敢拼的锐气和勇不服输的精神。面对来自五湖四海、70%以上都是年轻人的管理团队,房国琳和团队成员并未放弃对于精细化管理作风的弘扬与传承,更未放弃对于工程品质的执着追求。
     万科集团的管理一向以“严苛”著称。2011年4季度项目团队在上海区域标杆工程实测实量综合评比检查中排名一度大幅跌落,青年团队成员的心态开始浮躁起来,一些青年渐渐失去了信心。身兼党支部书记一职的房国琳率先自我反省,并逐一找大家谈心,重点分析了“心态浮躁、准备不充分”等主观因素;随后,项目团队由党员牵头,成立了实测实量专项攻关小组,认真分析所有万科集团项目的各类别实测实量测评数据。作为万科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认真查找项目自身不足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及时发现了实测实量评分办法中的评分弊端,并形成了一份意见中肯、可行性颇高的书面报告呈送万科集团。这份“切中要害”的专题研究报告最终赢得了万科集团管理方的尊重,并被及时采纳实施。在此后的检查评比中,项目团队经过努力,连续多次保持“苏南万科实测实量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为把上海先进的施工工艺引入苏州万科玲珑湾项目,项目团队自我加压,对其中的51、52号楼采用了倒置式压花屋面施工工艺。由于其防水层做在屋面底部,所以对屋面结构的自防水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降低渗水隐患,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以年轻同志为主的QC攻关小组,对如何提高屋面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展开专题攻关。白天,攻关小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认真学习讨教,并仔细勘察现场情况;晚上,大家通过大量查阅网上资料,将理论与经验相融合。多次开会研讨、实地考察分析,攻关小组最终解决了屋面易渗水的难题,其后期撰写的《倒置式压花屋面施工控制》论文成果还获得上海市实事工程优秀QC成果二等奖。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项目团队还把“门窗防水节点做法”、“外墙淋水施工规程”等先进施工方法及时引入苏州市场,有力规避了房屋质量通病的发生。这些施工方法和建议均已被万科集团2012年发布的《产品实测质量操作指引(A5版)》所采纳。项目部首次在苏州使用防尘网受到苏州市建管部门的表扬。苏州万科玲珑湾PC实验楼被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正式命名为“江苏省绿色住宅示范技术展示中心”。
       团结协作创和谐
     “努力构建一支团结协作、氛围和谐的项目团队”,在郁凤兵担任第六工程公司总经理后,这一重任落在了青年项目经理房国琳的肩上,并成为他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名领军人,对属下的最大关爱,莫过于助推他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房国琳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有学历、有热情、有能力,精力也很充沛,但缺的是经验。在项目管理中,重要的是如何为年轻人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新员工来到项目团队后的第一年没有任何考核指标,让其最大限度地在各个岗位上熟悉体验,增加现场施工经验,从而为适应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年,充分尊重本人意愿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并针对青年自身特点调整岗位,实行“师徒带教”,逐步激发其潜能,提升独立工作能力,有效担负起岗位工作责任;第三年,则要成为这一岗位的业务主管,能够在业务领域内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张永、王智、曹恒亨、王中伟、赵俊亮,一批又一批青年管理骨干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项目党支部一方面通过组织施工规范标准宣讲、解说优秀施工案例等形式,丰富青年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施工仪器操作技能竞赛、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大赛等形式,提升年轻人的业务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和谐的团队氛围汇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宿感,谈朋友、读书深造、主动学技术,项目部都是一路绿灯,他们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开始独当一面挑起重担,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强手。晚上下班后,这里延续着团队成员集体运动、集体看电影、集体过生日、集体聚餐的传统,处处洋溢着大家庭的温馨和谐。项目团队44名成员,外聘职工占70%,但至今没有一人提出辞职、想要离开,而是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找到了第二个家。凝聚力汇成了战斗力。在日常管理中,项目团队成员思想一致、团结协作,从来没有推诿和扯皮,充满着和谐融洽的浓浓氛围。工程公司里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会主动请缨,向往着成为这个和谐团队的成员。
     “水本无华,石本无音,水石相激,乃生玲珑”。8年前,初到项目团队报道时,房国琳在笔记上记下了这句镌刻在金鸡湖畔石碑上的古语。8年后,这句古语仍在激励着房国琳和他的团队肩负起“走出去”的神圣使命,义无返顾地执着前行!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