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科技报:避免道路“开膛破肚” 保障管线运营安全 ——上海市政总院地下综合管廊研究获丰硕成果

日期:2015-12-09     点击量:
上海科技报 2015年12月8日 记者陈怡 通讯员 章华平 
       本报讯: (记者陈怡 通讯员 章华平)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记者日前从上海建工集团市政总院获悉,由其承担修编的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涉及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及安装时的技术规定、标准,并特别增加了燃气、排水管道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时的具体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不久前已全面完成。同时,由其承担设计的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上海之前已经在张杨路、安亭新镇、世博园区等地建成了总长度近2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松江新城、临港新城和桃浦智慧科技城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在进行新一轮研究。
       综合管廊更为大众所熟悉的名字叫“共同沟”。据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介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个公用隧道,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一代城市基础建设模式。通过综合管廊,无论是检修还是另接新线,都不用对已有的道路路面进行“开膛破肚”。只需通过统一的出入口拉线即可,这既避免了道路重复开工,节约了土地,也使城市地下管线运营有了安全保证,有利于取消“空中蜘蛛网”,美化城市环境。最近3年,国务院连续发文,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研究建设,并确立了一批试点城市和试点工程。
       上海市政总院2002年起就在综合管廊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上加强投入,并建立起一支学科研发团队。通过研究和工程示范,先后承担完成了建设部批准立项的“综合管沟设计标准研究”和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及综合管沟研究”等课题,领衔组织开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发,且主编完成了国内第一部综合管廊地方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世博会园区综合管沟建设标准》。在实践中,上海市政总院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网络化综合管廊工程——全长6公里,服务面积约2.5平方公里,容纳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等管线的安亭新镇综合管廊;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容纳管线最多的综合管廊工程——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规模采用预制拼装技术的综合管廊工程——全长6公里,容纳电力、电信、自来水等管道的上海世博会综合管廊;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太湖新城等地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综合管廊示范工程,先后获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市政总院专家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难度大,对现有的地质、空间条件要求也高,在老城区改造中尤其需要精细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在各类新城区、新道路的建设中,如果能提前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则可有效避免未来地下管线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也能解决影响交通出行、浪费资源的马路“拉拉链”问题。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