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报 2016年4月14日 通讯员章华平
由太古地产与香港兴业国际共同投资、上海建工集团实施总承包的位于上海闹市中心南京西路、运行中的地铁2号线上部和当时在建中的地铁13号线南京西路车站边的被誉为“石库门”里的“太古城”、“上海最值得期待综合体”--大中里(业兴太古汇)项目,己进入到最后的收官阶段。 大中里(业兴太古汇)项目位于静安区东部,与南京西路商业街相邻,由静安区40号、46号街坊两个地块组成,整个项目地块东到青海路,南止威海路,西临石门一路,北依南京西路。40号地块有5座塔楼、裙房和4层地下室组成,其中的主塔楼地上结构51层,高达250米;46号地块为商业裙房,地块总建筑面积为48.6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1.2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43万平方米,由上海建工集团实施总承包,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机施集团、基础集团和安装集团等参与施工。建成后将成为集商业、酒店和办公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由于该工地与著名的南京西路商业街区相邻,加上超高层、大体量、深基坑等和建在运行中的地铁2号线上部、当时在建中的地铁13号线南京西路车站边,施工难度超乎寻常。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团队经过近1200天的攻坚克难,实现了工程的综合创优目标。其中办公楼一座计划于今年10月开业,办公楼二座计划于明年4月开业,商场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开业。
技术创新实现绿色施工 围绕绿色施工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这是上海建工集团承总包大中里项目的一大特点。 由于工程基坑数量多,相互制约,流程复杂,40号地块地下室共划分了10个基坑,同时基坑西侧有当时在建的地铁13号线南京西路车站,有5个基坑与之紧贴,共用地下围护墙。为在超大、超深基坑施工中消除周边路面及房屋沉降,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部运用回灌井技术进行降水。同时结合回灌井降水系统,根据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开启回灌井系统,平衡水位,控制周边环境的沉降,在回灌井系统运行期间,对周边房屋进行沉降观测,最大沉降控制在3.82毫米和4.14毫米,取得显著效果;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且最深达29米,周围又毗临居民住宅,采用最新型的半盖挖法先进技术施工后,即加大了对基坑的覆盖效果,又达到抑制扬尘、降低噪音的目的。为了确保进度及安全,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部运用在上海中心和北外滩白玉兰广场等工程的成功经验,核心筒结构采用集团自行研制的支撑式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脚手模板系统进行施工。钢平台封闭的施工操作环境杜绝了高空坠落的危险,内部组合形成的空间可用于施工材料的堆载,解决了高空作业的场地使用问题,同时钢平台内设置有一部直达人货梯以便于员工上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运用计算机模拟钢结构组件桁架预拼装技术,对已制造完成的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用测量数据在计算机中构造构件模型,进行模拟拼装,在计算机上分析拼装精度,得到构件连接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钢结构吊装的质量;所有管线排布采用TFAS软件进行深化,由其深化处理后的图纸可由传统的2D图纸转化为3D图纸,360度立体反映出现场的每根管线,真正做到在图纸上能够反映出现场的所有情况;运用工厂化加工、装配式施工的新理念,对工程所有桥架、支架、风管均采用预制外加工,到现场进行组合型装配,使钢结构和机电管线安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工程的室内冷、热水管道全部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材和管件,卡凸式连接,充分体现连接的安全性、施工便利快捷、安装美观等优势;在空调系统中将室内排风加以重新利用,使排风中所蕴含的热能利用起来,达到节能减排要求,降低新风负荷可达到30%。 管理创新实现绿色施工 围绕绿色施工进行管理创新与集成,这是上海建工集团承总包大中里项目的又一大特点。 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部严格按照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要求和集团文明施工的标准,采用标准化施工防护设施,保证施工场地整洁、干净、有序。施工现场采用集团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三化”标准,如标准化栏杆、标准化登高扶梯、规范茶水间、标准隔音屏、塔吊防撞墙、氧气乙炔棚、移动厕所,垃圾回收站等设施;为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在支撑切割中采用最新的机械静力切割技术,确保作业速度快、噪音低、无震动,无粉尘废气污染;在与居民区分隔墙区域搭设隔音屏障,降低设备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同时在空压机类似大噪音的机械外搭设隔音棚配合围墙上的隔音屏,从而达到双重消音效果;采用规格统一、组合方便的制式移动式临时宿舍,拆装驳运方便,满足场地转换的要求;办公区域及宿舍安装高效节能灯,实施声控、音控开关,做到专人管理,地下室采用36伏低压电照明,节能电箱,减小镝灯使用量,合理布置排水系统,设置蓄水池,废水循环利用,项目施工的能耗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尤其是对基地周边一棵150年的古树实施严密的保护措施,采取立体围墙整体绿化,实施专业养护。在基地中,还有一栋欧洲城堡式建筑,它建于1920年代,距今己有百年历史,后成为民立中学校址。为了保护这座百年老宅,通过采用加固原建筑、制作新基础、悬挑液压梁、液压位移等方法,将其整体平移57米到威海路上,保留原风貌。 创出多项施工“之最” 上海建工集团在即将收官的大中里(业兴太古汇)项目中,还创出了多项施工“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大中里(业兴太古汇)项目中长达250米的商场天幕的施工难度极大。设计师在整个天幕设计中运用了参数化设计的理念,每一部分都各不相同,结合成一个灵动的整体。上海建工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应用BIM技术,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使超长商场天幕达到了数字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也创出了一项商场天幕施工的长度“之最”。 大中里(业兴太古汇)项目从北到南整体绵建400米,是上海内环内身段最“宽”的项目,这就拥有了更多的沿街展示面;工程因为紧邻地铁13号线,在13号线当时尚未开通之时,为了不影响地铁工程的进度,每日24小时被限制到只能施2—3小时,堪称施工最艰辛的工程。同时,工程届时建成后,因其拥有9.9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而超越久光、嘉里、恒隆,成为南京路最大的商场,而2号线、12号线、13号线的枢纽又让其成为了南京西路交通条件最好的商场。(章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