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 2016年6月28日 记者丁艳彬 通讯员章华平
本报讯 记者丁艳彬 通讯员章华平 报道:拥有设计与建造不同类型和智能控制地下停车库能力的上海建工集团,最近通过EPC总承包的交大徐汇校区地下停车库改建工程,近日己投入使用。 停车难一直是困扰上海中心城区的一大难题。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己达到430万辆,而停车位缺口近40万个。 上海建工集团很早就开始关注上海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题,经过技术研发,已形成传统地下车库、立体车库、引导式智能地下车库、装配式地下车库、既有建筑地下车库改造等成套设计与建造的综合能力。 在2010年8月,上海建工集团旗下的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用“搭积木”方式建造的首座装配式地下车库在上海华东医院落成。建于医院北区地面以下深约10米、总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地下车库,被医院内的8幢大楼“包围”,其中南、北2幢医疗主楼分别属于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及市重点保护建筑,地下车库“墙壁”与最近的建筑基础仅相距2.4米。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接缝防水等独特技术优势,在工厂内预先制作好车库的地下墙,运到工地后,将其插入地下已挖掘的深槽中,像搭积木似地拼装连接起来;随后在“墙壁”上方盖上“屋顶”,并预留几扇“天窗”,再由机械将“屋”内泥土掏空。在华东医院地下车库建设期间,病人住院就医如常。这种先进的预制地下墙技术辅以逆作法施工工艺,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解决了高楼林立而施工场地狭小、噪音大、尘土多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我国城市建筑密集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上海建工集团市政总院在停车库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和产业链优势。最近,上海建工集团市政总院承接了交大徐汇校区地下2层停车库与既有地上体育场、篮球场改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基坑周边多座市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保护要求相当高、施工难度非常大。上海建工集团市政总院成功引入停车引导系统、充电车位等前沿设计理念,在业内广受好评。投入使用的交大徐汇校区地下停车库,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设有3个车行出入口、6个人行出入口,总车位达到693个,其中充电车位70个。市政总院还在静态停车领域,先后承担了武汉光谷地下公共交通走廊、杭州未来科技城地下环路、郑州新机场T2航站楼、上海佘山公共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库等多个项目,通过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承接了昆明市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停车动态诱导系统、郑州市中心城区停车诱导系统、乌鲁木齐高铁片区智慧城区系统等多个规划咨询与设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