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东方网:上海建工核心技术引领建筑行业发展

日期:2016-08-03     点击量:
东方网 2016年8月1日 章华平
       上海建工集团8月1日隆重举行科技大会,为在城市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上海建工集团一批“科技功臣”、“科技启明星”、“能工巧匠”、“先进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成果获得者等颁奖。同时拉开了“上海建工集团科技活动周”序幕,先后举办体现建筑领域前沿科技水平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成套技术”、“建筑再生与持续利用技术”、“桥梁与隧道施工新技术”、“装配式桥梁设计”、“大型钢结构安装新技术”和“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等论坛。“十二五”期间,上海建工集团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并不断冲击中国建筑的“新高度”和“新深度”,先后建成了代表中国建筑先进建造水平的国内最高建筑——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世界最大单体建筑——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工程、全球瞩目的迪士尼城堡——上海迪士尼乐园工程等一批“超级工程”,还承建了虹桥商务区、后世博园区、两大机场扩建、江苏昆山中环等一批重点知名工程和国内十多座超过300米高的高层建筑及非洲的大型体育场馆、亚洲的大型大桥等。目前,上海建工集团在国际最权威的“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排名中跃居第12位。
       上海建工集团近五年技术研发经费年均投入超过29亿元。通过优化与变革科创体系,技术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加快了核心技术的提升。
       着力推进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建工集团通过组建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加快推进集团两级研发机构与科创体系建设,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市级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等,并建立起上海建工集团建筑构件、工程装备、钢结构三大产业化基地,推动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些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研发平台与产业基地,把原先分散的技术要素集聚在一起,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平台共建、研发共创、成果共享”机制。上海建工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绿色建造虚拟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千米级超高层建造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及输送泵装备研发与示范》两个课题在内的140余项国家科技部、住建部、上海市各委办重点科研项目。2011年~2015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9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85项,外省市科学技术奖两项;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93项;获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奖184项;获授权专利1120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实用新型专利821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2项;申请专利2073项,其中发明专利1126项,实用新型专利940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主编或参编完成国家、行业标准38项、地方标准47项;获市级工法135项;获国家级工法28项。
       聚焦重点创新领域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建工集团聚焦重大工程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保障工程安全优质;聚焦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水平;聚焦世界施工技术前沿,培育新的核心技术。在设计咨询方面,形成了大型现代桥梁、综合交通枢纽、净水厂原水处理、污水厂提标改造、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磁浮轨道交通、生态修复、装配式建筑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对原水、污水厂设备更新、安装、调试及后期运行维护的成套工艺体系。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成功解决上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140万平方米大面积软土地基短时间、多梯次、高标准处理要求的真空预压施工技术难题。在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上海地区首次采用TRD工法施工创国内53米深度之最;首次成功完成内径达121米圆形无支撑围护结构顺作法施工;通过深化套铣工艺创国内71米地铁车站超深地墙之最。隧道及地下非开挖技术方面,完成最大埋深38米的超深盾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实施国内直径最大混凝土顶管(外径4.64米)工程。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矩形盾构机并完成工程示范。在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方面,成功研发适用不同条件的新型模架装备系统和系统产品,拓展了超高层建造模架专项技术;成功研发阻燃型模块化新型整体提升脚手架体系,提升了整体脚手架的防火阻燃能力。在超高结构泵送技术方面,创出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达580米的国内高度、C100混凝土一次泵送达547米的世界高度和混凝土一次泵送达620米的世界高度。在混凝土技术方面,研发出高强度低水化热低收缩的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超厚超大体量基础底板混凝土的一次连续浇筑。在钢结构智能化建造装备技术方面,创新研制出能为高难钢结构安装提供高精度焊接的“五自由度混联焊接机器人”及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成功研发国产化外幕墙滑移支座系统,解决了复杂体型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难题。在建筑工程改造与修缮技术方面,将BIM为基础应用的数字化系统、3D数字扫描技术、装饰施工安装机具开发、二维码物流管理等引入传统装饰行业,已形成历史建筑修缮、结构整体置换、既有建筑结构诊断、大型主题乐园建设等成套技术和一批成果。在园林绿化方面,成功设计建造多座大型公园,研发的特殊空间绿化建造技术、现代化苗木生产技术和国内首条种植土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兴技术方面,成功开发的新奥法结合盾构施工技术、块石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技术、钢板桩围堰海上排水口施工技术,提升了核电领域专项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成功开发的水深超200米及220kV高压线缆的海上敷埋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应用
       上海建工集团已形成两级BIM工作体系,将BIM技术广泛应用在上海中心、迪士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建设中,并贯穿房产开发、设计咨询、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产业链。还与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和国外知名建筑企业合作,将机器人、液压爬升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中。过去,为一张能够揭示各类管道走向与位置的三维图纸,设计师要画上几十张施工图,才能模拟出实景。而如今掌握BIM、远程监控、虚拟施工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鲁班”,在工地现场对涉及的所有专业分项设计图纸,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录入电脑,合成在一起。哪里碰撞了,哪里衔接不到位了,一目了然。这带来了整个设计与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上海建工集团抢抓发展绿色建筑的机遇,加快形成先发优势。如大力强化土壤与湿地修复技术、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储备与应用,加快研发形成建筑废弃物减排、资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成套技术,率先推进绿色、环保与节约型企业和工地建设,积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全产业链推进预制装配住宅成套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
       通过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步伐,上海建工集团的预制装配能力已从低层建筑拓展到高层建筑,从住宅扩大到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先后完成了20多个预制装配住宅小区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工程遍及上海、北京、天津、广州、苏州、佛山、长沙、武汉等城市,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项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目前正在承建的预制装配住宅的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其中预制率最高的达到75%,建筑最高的达96.85米。上海建工集团集投资、设计、预制构件加工与建造为一体的周康航基地一地块5万平方米预制装配住宅(6栋13至18层的住宅楼)将在年内建成,充分体现出上海建工建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并展现出“无脚手架施工”的文明场貌,成为上海“PC住宅品牌示范项目”。上海建工集团已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昌拥有10条地铁管片生产流水线;在上海首个采用全预制高架桥技术的嘉闵高架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集团开展基于BIM和二维码技术的预制工厂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研究,通过建立高效的数字化预制构件生产线,实现了预制构件从订单管理、原材料进场、钢筋数字化加工、预制构件生产、物流管理等的全过程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成为市政工程中工业化建造和信息化控制实施的典型案例。
      面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形势,上海建工集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通过实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绿色化技术发展方面,上海建工集团重点开展全过程技术创新工艺、现场施工装备及改造技术和固废减排及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监测系统、科技住宅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等研究。如开展施工固废余料最小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形成智能化固废分类分拣装置和施工现场固废减量、处置、回收和循环再利用技术及设备等;在工业化技术发展方面,上海建工集团重点开展建筑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安装质量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精益建造和安全控制技术、混凝土结构产业化技术等研究。如研究“预制装配率高、施工成本低、湿作业施工少、建筑适用性强”的全新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提高预制率,实现抗震功能,简化建造工序,降低建造成本;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方面,上海建工集团重点开展BIM应用管理体系、智慧建造集成技术、高效监控管理平台开发、三维设计协同平台开发、地下三维可视化、智慧运维技术等研究。如研究建立基于BIM的系统集成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化等信息化技术的绿色施工和智慧建造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BIM与施工现场终端的智能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研制面向复杂环境的高空焊接、施工智能测量、整体安装和机电一体化等功能的机器人;在重点专项技术发展方面,上海建工集团重点开展超高层建造、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钢结构建造、既有建筑更新、城市水处理、桥梁设计施工、混凝土材料、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建筑工业化、安全监控与设备、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建筑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信息化施工和管理、新兴发展领域等专项技术研究。如超高层建造专项技术研究中,开展模架装备仿真建造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成套用于模架装备各重要部件智能化控制的施工技术,研发基于位移补偿的同步爬升技术和激光定位技术,开发模架装备设计施工一体化组合软件。开展模架装备与其他重大设备一体化协同施工技术研究,大幅提高工效。确保在绿色化建造、工业化建造和信息化建造等方面处于同行业前列;推进开发、设计、材料、建造和运营维护技术的创新联动,实现集团产业链升级;保持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钢结构公共建筑专项建造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保持在市政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施工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在环保领域和生态产业取得一批代表行业领先地位的科技奖项、科技成果和示范工程,着力将上海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为加快建设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而努力。 (章华平)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