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良网 2016-8-5 記者獲悉,由上海建工集團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千米級超高層建造整體鋼平臺模架及輸送泵裝備研發與示範”課題近日通過國家驗收。這是國內首個關於“千米級”高樓建造的科研項目,標誌著中國已擁有建造“千米級超高層建造”關鍵裝備和技術,具備自主建造千米級高樓的能力。近二十年來,中國建造了眾多超高層建築,已成為超高層建造的大國,但過去不少關鍵設備主要依賴進口。 “上海在造金茂大廈之前,建造超高層建築的塔吊、混凝土泵車等關鍵設備要購買國外的,在建造環球金融中心以後,國産設備逐漸開始唱‘主角’。”上海建工集團總工程師龔劍告訴記者,“而‘千米級超高層建造整體鋼平臺模架及輸送泵裝備研發與示範’作為國內第一個關於‘千米級’高樓建造的科研項目,通過研究建立了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超高層建築建造成套技術體系,將帶動整個建築行業的技術進步。” 在高樓林立的浦東陸家嘴金融開發區,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已經成為新的“中華第一高樓”。建造中,面對超高層建築的施工新難題,技術人員通過研究發明瞭集鋼平臺系統、模板系統、腳手筒架支撐系統、懸挂腳手架系統以及提升式與頂升式混合爬升系統為一體的協同工作模架裝備體系。 據上海建工介紹,從東方明珠算起,這套全新的整體鋼平臺模架體系已發展為第六代,併為造型獨特、結構複雜的上海中心大廈主體結構的高效安全建造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此外,新型混凝土輸送泵使C60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達582米,並驗證性地將C100高強混凝土一次泵送到547米高度,將120MPa超高強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20米高度。 驗收結論認為,研究開發的整體鋼平臺模架以及混凝土輸送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鋼平臺的全封閉作業環境降低了聲、光、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模組化標準件整合工業化建造技術以及施工採用的智慧化倣真和智慧化控制技術,突破了傳統技術手段,為建築業走工業化建造之路起到了示範作用,其綜合指標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上海建工表示,對於“千米級”高樓,沒有關鍵裝備和技術不行,但有了關鍵裝備和技術,也不是馬上就能運用到實際的建造過程中。 一方面,建造摩天大樓是個“燒錢”的項目,目前正在建造的世界上最高的高樓“王國塔”,位於沙特紅海港口城市吉達北部,設計高度約1007米,比當前最高建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將近180米。據新華網2015年11月30日報道,當籌集到“王國塔”所需全部資金時,距離蓋樓消息放出已經過去7年多。 另一方面,超高層建築在建成運營後也會面臨挑戰,尤其是運營管理和能耗。一個建築剛剛建成它的能耗是可控的,隨著它的不斷老化,能耗會不斷地增加。在2016年5月舉行的首屆CITAB-CTBUH中國高層建築獎頒獎儀式上,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建平表示,建造摩天大樓除了技術、設備、材料等方面要求高,摩天大樓投資量巨大,投資回報的週期比較長,由於建設成本高,建成後的租金一定也不會便宜,這需要與市場相匹配,因此需要慎重決策。 “超高層建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成果一方面能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升我國高大結構建造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將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做好技術儲備。”龔劍表示,雖然眼下國內外尚無新的“千米級”高樓的項目,但像鋼平臺這樣的裝備也可以用在400米、300米甚至200米高度的建築上,同樣能起到綠色環保、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材料消耗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