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日报 2016年11月18日 张高青 章华平 郑双征 南昌,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自古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这里,不知涌现过多少风云人物,留下过多少传奇故事,被誉为英雄城。 2010年以来,一批来自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者,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在南昌这片红土地上书写下一个个新传奇:上海建工承建的南昌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其核心为两座高达303米的双子塔超高层建筑,是南昌第一高楼;上海建工承建的绿地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单体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是南昌最大体量的单体建筑;上海建工承建的前湖大道快速路工程,全长约8.9公里,建成后是南昌市最长的贯穿市中心三个区的快速路;上海建工在南昌市场的合同额连年翻番,今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在铸就传奇的同时,上海建工“南昌模式”雏形初现:以产业联动的机制、投资引领的特色、与城共荣的情怀,实现区域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南昌市场的崛起,一个推动上海建工区域市场发展的、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或已诞生。 【产业联动:展现“集团军”的规模效应】 现代兵家指出:“集团军编有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及勤务保障部队,作战能力、机动能力强。”上海建工在南昌区域市场采用的正是“集团军”模式。 2010年3月,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随着绿地集团来到南昌承建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成为上海建工最早进入南昌区域市场的队伍之一。7年来,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安装集团、房产公司、江西投资公司、市政总院、建工设计院、材料公司、园林集团、装饰集团、咨询监理公司、华建新晃公司等先后进入南昌市场并安营扎寨,目前在南昌共集结了上海建工旗下的12家子集团(公司)队伍,覆盖上海建工的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房产开发、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 分管上海建工房产开发和南昌区域市场发展等工作的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朱忠明指出:“单个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而采用‘集团军’模式,可使企业更好地集聚资源,充分发挥品牌、资本、人才、核心技术与总承包、总集成等优势。”因此,他明确要求上海建工进入南昌市场的各单位要积极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和总承包、总集成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共享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和维护好上海建工品牌。 “产业联动”如军令,上海建工进入南昌区域市场的12家单位以“集团军”的形式协同作战,迅速形成了产业联动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集成效应、规模效应。近年来,该“集团军”在南昌及周边市场连战连捷,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上海建工旋风。 作为上海建工最早进入南昌市场的队伍之一,也是上海建工在南昌区域市场的唯一一家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无疑是“集团军”的主力。2010年3月,二建集团来到南昌,先后承建绿地中央广场、绿地紫峰大厦、绿地悦城等地标项目,树起了上海建工的品牌。2012年4月21日,二建集团南昌分公司揭牌成立,上海建工在南昌有了真正的“桥头堡”。在产业联动的规模效应带动下,近年来,二建集团南昌市场合同额连年持续增长,并入选南昌市建交委“南昌市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房屋建筑A级企业。据统计,二建集团南昌分公司共承建42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0个,合同总造价达到160亿元。 上海市政总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涉足江西市场。2010年加盟上海建工后,特别是在形成上海建工南昌市场产业联动机制后,市政总院在南昌市场有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政总院在南昌市先后承接了前湖立交、青山湖西岸路网、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评估咨询、红谷隧道咨询、地铁2号线全过程投资评审等一批项目,2015年南昌及周边市场的合同额达3.5亿元,比2013年整整翻了一番。2016年市政总院参与的产业联动又有3个成功案例:与上海建工江西投资公司、二建集团合作的青山湖西岸二期项目,与二建集团合作的赣东大堤二期项目,与建工设计院合作的吉安高铁车站项目。今年8月初,市政总院又中标南昌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上海建工开拓南昌管廊新市场奠定了前期基础。市政总院副总裁雷挺感慨地说:“产业联动后,我们感觉在市场上伸出的不是一根手指,而是一个拳头,底气更足了。” 借着产业联动的东风,上海建工材料公司在南昌合资建起了混凝土搅拌站。材料公司与民营企业江西中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投资成立申洪公司,当年就累计供应混凝土12万余立方米。目前,申洪公司已签订供应合同77万余立方米,包括上海建工正在承建中的南昌重点工程前湖大道快速路,绿地南昌国际博览城B03、B07、A09地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地下工程等项目,已成为南昌建筑市场混凝土供应第一大户。此外,建工材料公司还充分运用管片生产先进技术与优势,于2009年与本地企业合资设立南昌盛恒公司,已为南昌的地铁建设生产出万余片优质地铁管片。 上海建工安装集团、机施集团、园林集团、装饰集团等也在产业联动的过程中提升了业务量,分享到了“集团军”协同作战的规模效应“红利”。朱忠明表示:“事实证明,产业联动对提升上海建工集团市场拓展能力是很有效的。现在的关键是要完善机制,更好地实现上海建工的品牌、资本、人才、核心技术与总承包、总集成等各类资源的共享,把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 【投资引领:借力资本的“杠杆”作用】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南昌市场,上海建工找到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支点,那就是投资拉动。 2013年7月10日,上海建工集团江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江投公司)在南昌揭牌,工商注册资金3亿元,这无疑是上海建工南昌区域市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这是上海建工在南昌区域市场的第一个投资公司。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成立的当天,就联合二建集团与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青山湖西岸改造合作协议书》,就东湖区青山湖棚户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等项目进行了意向性洽谈……由此,上海建工在南昌区域市场如虎添翼,通过投资建设“一体化”,充分发挥投资引领作用,以BT项目开拓新市场,打出深度开发“组合拳”,发挥“产业集群”的叠加和拉动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建工在南昌市场的产业功能和市场拓展能力。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联手二建集团在南昌投资和施工的第一个项目是青山湖西岸10.09万平方米的还建房项目,总投资约2.67亿元,这是南昌市东湖区青山湖西岸片区改造启动的第一个建设工程,也是南昌市区第一个采用BT模式建设的还建房项目。该项目2013年7月1日正式施工,总工期20个月,合同要求2016年2月底交付。虽然工期非常紧,但上海建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以高质量的施工水平提前一个月竣工交房,赢得了南昌市政府领导和当地百姓的高度赞誉。上海建工江投公司的首个BT项目一炮打响。 接着,上海建工江投公司又联手二建集团中标承建了青山湖西岸新湖滨西路工程和“三经五纬”街巷空间改造项目。2016年5月,上海建工江投联手二建集团、市政设计院又中标南昌市东湖区青山湖西岸二期安置房工程(七里村地块),这是一个集投资、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工程总投资约17.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含地下室),该项目是截至目前上海建工在南昌承接的最大体量住宅群,这无疑又是一次“大捷”。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的作用不仅是“以资本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以投资行为引领设计咨询和建筑施工经营”,同时,还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总经理陈明说:“除了投资引领外,我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协调人’。”在上海建工江投公司的召集下,每隔一段时间,上海建工所有在南昌的公司负责人都要到建工江投公司参加工作例会,进行平台式的沟通,各个公司之间不扎“篱笆”,信息全透明。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除了投资项目外,还担负着为兄弟单位“作嫁衣”的重任。比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这是南昌市旧城复兴的重大工程,被列为江西省“一号工程”。万寿宫是历史上赣商的标志,而南昌万寿宫作为所有万寿宫的祖庭,其重建无疑有着以古通今、重铸赣商辉煌、振兴江西经济的重要寓意。上海建工江投公司全力以赴,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机施集团、园林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最终中标该项目地下部分打下了扎实基础,是立下大功的幕后“推手”。 上海建工江投公司成立三年来,在南昌市场的累计投资额20多亿元,加上上海建工总部在南昌的投资,投资总计不到50亿元,却已带来了上海建工南昌市场近200亿元的项目合同,其资本的“杠杆”作用令人惊叹,也给在南昌区域市场努力奋斗的上海建工人极大的发展信心。更让人高兴的是,建工房产公司最近竞得了开发建设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107亩、总价3.89亿元的地块。目前,该地块正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今年6月22日,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在南昌召开集团中原区域工作座谈会时,对上海建工江投公司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公司在与兄弟单位产业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并给出了“花钱不多,作用蛮大”的评价。 今年10月20日,在江西省委主要领导的见证下,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朱忠明代表上海建工与江西省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建工将在南昌就基建设施、城市综合开发、产业资源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共同推进南昌市乃至江西省的城市发展与建设。 【与城共荣:成为扎根红土地的“种子”】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而上海建工人就是要做扎根南昌红土地的“种子”。 2013年4月8日,上海建工集团与南昌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投资参与南昌城市综合体开发等新的复合地产项目。这是历史性的一刻,由此翻开了上海建工扎根南昌红土地,建设英雄城的新篇章。 上海建工在与南昌城市建设的融合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徐征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研究南昌当地政策、法规,把上海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与当地的管理方式有机融合起来,把上海建工品牌带进南昌,在融合中发展。二建集团在南昌承建的第一个项目——绿地中央广场项目不辱使命,先后获得了南昌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江西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江西省人防工程结构优质奖、南昌市优质结构工程等荣誉,率先树起了上海建工的品牌大旗。 南昌青山湖西岸10.09万平方米还建房项目,由于土地移交等未能结束,导致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号房开工延迟近4个月。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建工以对当地政府、当地百姓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以“把烦心留给自己,把安心交给百姓”的情怀,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以19个月的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1个月完工并实现“交钥匙”,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安置难题,赢得了南昌人民的信任。 南昌“三经五纬”项目,地处江西省政府等机关办公聚集地,施工要求高,早上、晚上和中午均不允许施工;而且项目是边设计、边施工,业主要求项目能够恢复民国历史风貌,体现城市特色,深挖其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但上海建工接下来了。“我们来南昌不仅是为做项目,更是来为南昌人民解决难题的。这个项目虽小,但社会效益不小。”朱忠明说。正如朱忠明所言,结果该项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被列为南昌市“三看”活动的重点项目,上海建工在南昌人民心里再次赢得了加分。 2010年以来,上海建工在南昌市场获奖无数,仅仅二建集团在2016年1至9月,就获得了南昌市级以上的奖项46个,还申报了3个南昌市“杜鹃花奖”。品牌的融入,让南昌人民认识了上海建工、了解了上海建工,让上海建工扎根南昌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上海建工要想在南昌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融入当地,进行属地化运作。徐征在南昌召开上海建工集团中原区域工作座谈会时就指出:“属地化公司要真正成为南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成为江西的上海建工,真正成为江西的子弟兵。” 目前,上海建工10多家子集团(公司)在南昌的分公司都在探索属地化。二建集团副总裁、南昌分公司总经理陆峰强调:“二建南昌分公司必须要在当地劳务市场招人,以属地化员工为主。要通过税收落地的方式成为当地政府及市场眼中的自家人,逐步建立起与当地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模式。”据悉,目前二建南昌分公司共有305人,其中属地化员工已达221名,比例达72%,属地化员工中目前担任项目经理级别的有5名,担任副经理及主管的达28名。据二建南昌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朱云华透露,上海建工二建南昌分公司还将实施一系列改革,比如:在南昌工作的上海籍员工将取消外地津贴;不论上海员工还是南昌当地员工,每年一次的体检都安排在南昌;当地员工的待遇比照上海员工的标准……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彻底去掉区域性身份标签,让企业真正融入南昌。 上海建工融入英雄城的决心义无反顾,这份真挚的情怀也让南昌人民感动。江西赣江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在上海建工调研时称,赣江新区将继续大力支持上海建工在当地的发展,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企业与地方共赢发展。 【启示:可持续发展贵在求“变”】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南昌区域市场的发展也有瓶颈和难点,唯有不断创新求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曾指出:区域市场发展是上海建工集团“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环,以南昌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是上海建工未来发展可预期的战略重镇。 这样一个战略重镇,未来怎样发展?怎样才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南昌模式”究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机制之变——从单兵作战到产业联动。 一些企业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团队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事业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但换了个带头人,马上就偃旗息鼓。这是什么缘故?虽然带头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这里的关键是缺少一个好的机制。只有好的机制在,才能保证企业运营模式的延续。 在南昌市场,上海建工无疑找到了一个好的机制,即产业联动、投资引领、与城共荣。事实上,为寻找一个好的机制,上海建工在南昌市场也有深刻的经验教训。“二建集团承建的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即双子楼项目,当时二建集团是以单兵作战的模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即做土建一块,承接到的工程量才11亿元;而如果产业联动,设计、安装、机施、装饰等都能进入的话,合同订单将超过40亿元。”二建南昌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朱云华至今依然惋惜。 从单兵作战到产业联动,依托集团资源,加快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规模效应,这无疑是一种机制创新。未来上海建工南昌市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完善机制,进一步做好产业联动发展,放大规模效应。 启示二:体制之变——从托管经营到属地经营。 在区域市场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体制?二建集团在南昌市场的运营轨迹很有借鉴意义:2012年4月,二建集团南昌分公司成立时,是属于二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托管的;2015年9月,二建集团成立了“上海建工集团江西建设有限公司”,这是一个独立的属地法人公司,由此实现了企业运作模式的转变。 上海建工要想在区域市场长久发展,必须有属地化法人公司。据介绍,上海建工集团江西建设有限公司在实施属地化公司运营后,在组织设置、人员归属、资源保障、成本管理、品牌塑造、群团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实施“以赣治赣”,力争到“十三五”末期成为在区域市场具备行业引领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 二建集团副总裁、南昌分公司总经理陆峰认为,成立属地法人公司是上海建工融入当地市场的一项措施,能更多地获得当地政府和市场的认可,同时也是成为“江西人的上海建工”的必由之路。 启示三:身份之变——从外来创业者到当地自家人。 上海建工要真正融入南昌,生根发芽,必须要注重“身份”落地。只有“身份”落地了,才能由外来创业者变成当地政府和市场眼中的“自家人”。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南昌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助理、总经理助理胡剑峰,曾担任南昌团市委副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他站在当地人的角度认为:“上海建工要融入南昌,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建设者,而要融入到南昌各类社会组织中去,服务南昌发展,和南昌共建共享。事实上,上海和江西有比较多的渊源。”目前,二建集团南昌分公司不少员工已经纷纷开始“身份”落地,有的还担任了南昌市青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昌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或南昌市政协委员等,这些员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政议政,出谋划策,努力融入南昌这座城市,做城市的主人,首先把自己当成了“南昌人”。 启示四:理念之变——从经营项目到服务城市。 上海建工要想在南昌区域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战略目标,必须要转变理念,即要从经营项目到服务城市的转变。 服务城市与经营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具有深入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服务城市不仅是地域布局的过程,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文化、高新技术等核心竞争优势持续输出的过程,更是全体员工对“全国化”的战略认知、情感认同的过程。 目前,上海建工南昌区域市场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房产开发、建材工业等五大事业群的产业联动格局运转顺畅,上海建工与南昌当地政府战略合作也十分愉快,以及接连中标南昌“三经五纬”、万寿宫地下工程这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项目,预示着上海建工南昌区域市场的理念正从经营项目向服务城市跨越。 南昌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开明开放的政务环境,是国内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而随着10月20日第18个国家级开发区——江西赣江新区的成立,南昌区域市场将涌现更多的机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英雄城,我们期待上海建工再立新功,再书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