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上海观察:地铁13号线与上海最大的地铁列车停车场之间,今天完工了一条“大转弯”隧道

日期:2017-03-08     点击量: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3-01 21:54:05 作者:迟腾

       3月1日下午,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最东端莲溪路站-华夏中路站上行线区间盾构开始掘进,标志着上海“最小转弯半径盾构区间”的施工任务彻底完成。也意味着这条1135米长的隧道在顺利贯通后,经过两个月的寒冬考验,实现质量通关。黄色标段为隧道最小半径转弯处。由上海建工机施集团承建的13号线107标是13号线二期最东端的一个标段,包含华夏中路站、莲溪路站~华夏中路站区间、入场线区间三个部分。盾构机从川杨河停车场工作井始发掘进,首先进入的入场线区间是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项目负责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常规的盾构推进过程中,一个区间的推进轨迹往往是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的直线型,如涉及到转弯,转弯半径越小,隧道弧度越大,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由于入场线区间处于16号线、中环、磁悬浮三大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为躲避几大交通枢纽桩基,不得不挑战“极限拐弯”,才能让13号线与上海市最大的地铁列车停车场川杨河停车场顺利联通。其最小转弯半径为249.863米,小半径段全长247.515米,是上海新一轮轨交建设中最小转弯半径且持续距离最长的地铁隧道。隧道最小半径转弯处除了要转“弯”,这条线路的贯通也颇为“多艰”。当盾构机从川杨河停车场工作井始发进入250米极小半径段区域,需上穿正在施工中的13号线华夏中路站~中科路站区间上行线,两条区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仅约1米。在穿越前,机施项目部积极制定试验段确定最佳参数,并进入正线隧道进行监测,配备隧道抗浮措施。穿越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压力、推进速度、同步注浆,攻下了第一只拦路虎。最小半径转弯位于隧道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最东端盾构机刚完成小半径曲线区域进入缓和曲线段,就立刻遭遇了罗山路东侧φ500燃气管顶管,它埋深达到9.45米,与入场线正交,垂直最小距离仅60厘米。在推进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土压力和同步注浆量以控制地层扰动,确保了管线安全,降沉降值控制在毫米级。穿越燃气管后60米,盾构机即刻就要侧穿16号线罗山路高架,高架桩基与隧道最近水平距离仅为1.8米。项目部在电脑上分析数据確定最佳参数,稳定控制土压力,加强信息化施工,最终圆满穿越。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