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网:老建筑 再青春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古建筑修缮从“修旧如旧”到“修旧如故”

日期:2017-05-26     点击量: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世间五六月,最是一年蓬勃时,老建筑也值得“青春”一把。     

        最近,复旦大学迎来112周年校庆。而始终见证百年复旦历史变迁的相辉堂,于草长莺飞时节,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些许改变。如果偶然相见,仔细留意,便会发现相辉堂已然替上了“新衣”,当这层神秘“新衣”褪下时,它将以更加青春、更具精神气的面孔,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以“复旦人的精神殿堂”的身份再次焕发生命。助力相辉堂“重新出发”的,是上海建工五建集团。      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岁月更替,物是人非,老建筑留守原地,代表时光讲述过往,有故事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作为一家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五建集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涉及、研究近代建筑的更新与修缮,自2005年承建了第一个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盘古银行上海分行后,好风凭借力,通过上海四行仓库、徐汇中学崇思楼、市三女中五四楼、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在内的大量近代、历史及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实践,不仅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以及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还拥有一支强大、专业、极富经验的施工团队。    上海徐汇中学崇思楼维修工程——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读懂历史,让建筑可以被阅读      1947年,在复旦大学原第一宿舍的废墟上,相辉堂落成了,其传承大学文脉,长期承担礼堂功能,拥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时代气息,是复旦人长久以来的精神殿堂。然而由于年代失修,相辉堂的使用功能今非昔比。正基于此,复旦将把相辉堂修缮扩建为一个具有高层次、高水平、亲和共享的公共建筑,使之重新出发,呼吁浓厚的学术气息和活泼的交流环境。相辉堂还有另一层社会历史身份,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五建集团扛下了这项“重新出发”的使命。建设者有言,严格按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最小干预原则的修缮原则,内容涉及南堂局部拆除、结构加固、水电风安装、室外室内保护性修缮复原以及紧邻历史保护建筑南堂的北堂扩建工程。      

        开工建设的第一件事,应该做什么?五建集团另辟蹊径,先上“文化课”,关于复旦大学和相辉堂历史的文化课。五建集团董事长刘巽全说,古建筑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因此,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都要先了解建筑经历的故事、承载的历史文化,才能在行进过程中有所体会,触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      技术过硬,情怀为先。五建集团在修缮改建四行仓库工程时,工地摇身一变成电影院,项目部集体观看了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的老片子。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建设者深知,四行仓库在战争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无疑是其保存和修复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八百壮士完成惊世壮举之地,重塑铁血军魂,何其荣耀!      情怀究竟有多重要,可能没有量化的体会,但五建集团总裁田哲举了一个例子。修缮四行仓库使用的砖块,是非标清水砖,部分工人们努力之下仍觉得砌不好,就自觉退出了——要对得起这个项目,不能儿戏。这时你会发现,做工程、干项目,却是一门心理学。“我们竭尽全力表达对自己城市建筑遗产的热爱,对每一个建筑细节的保护和尊重,也充分表达了我们的爱国情怀。”田哲感言。      建筑本身的科学布局和结构体系,也让修缮施工团队感到参与这项工作的特别价值。四行仓库,上海唯一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遵循文物建筑保护“真实性”“最小干预”“整体性”“可识别性”等原则基础上,对西立面、南立面、中庭、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等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修缮和整治,以尽可能恢复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历史原貌,通过弹孔轮廓修复、弹孔轮廓孔洞加固、残缺墙体内侧加固、残缺墙体防水防渗等技术手段,重现了战争历史炮弹、枪弹弹孔痕迹,为世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今年,四行仓库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榜十大工程中,唯一一个近现代建筑获此殊荣。

        星光闪耀的背后,自有汗珠流淌      春水飞歌,捷报传来。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既有建筑改造修缮研究所申报的《上海市近现代工业建筑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施工技术研究》,获批列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研计划,研究成果将形成《上海市近现代工业建筑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施工技术标准》,指导上海地区近现代工业建筑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施工。为未来,增添了新的注脚!      要说五建走上这条古香古色之路的契机,还得从盘古银行上海分行说起。      

       百年以来,外滩一直是上海的象征,数十栋风格相似却个性迥异的大厦伫立在黄浦江边,见证着上海的世事变迁,也藏着一个个百年故事。中山东一路7号,原电报大楼,建于1906年,为假五层砖石结构,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外滩建成较早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此楼以富于变化的古典柱式和美轮美奂的窗框装饰图案,烘托出整体的立体感,在顶层两边,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优雅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2005年,五建集团承担了工程修缮,于次年4月30日竣工。此后,拉开了五建修缮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序幕,随便拎出一个,绝对“星光闪耀”。      

       徐汇中学崇思楼,申城文物维修工程史上首个全国性年度大奖,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百年徐汇中学中现存唯一近代历史建筑。五建集团通过孟莎顶复原、清水墙修复、木结构加固等成套专项技术,成功还原本项目历史风貌。本项目还荣获“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市三女中五四楼,哥特式美国学院风格建筑,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长宁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宋氏三姐妹、张爱玲等名人曾就读于此。修缮过程中,五建集团依据损坏程度分别采用了精细化外观清洗技术、复原式内装修复技术、清水细石外墙修缮技术三种层次的修缮技术,实现了文物修缮中的保留、修复与复制。     

        仁济医院,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距今已有170余年历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西医医院之一。五建集团修缮改造重点恢复外墙红色泰山砖饰面砖、底层外墙彩色石屑砂浆饰面、装饰艺术风格的栏杆、特色的铸铁门窗,完成了原建筑简洁端庄装饰风格。室内吊顶施工考虑原有楼板为多孔水泥预制空心楼板,通过吊顶内设置钢结构搁置点创新技术实现改造修缮,在实现“修旧如旧”的同时完成了功能性改造。      

       仙游县凤冠山九座寺,佛教仿古建筑群落规划设计,原九座寺是南少林的发源地,通过将原有遗存的建筑进行修复,同时向东、向南进行延伸、改扩建,重现九座寺盛景,形成集朝拜、纪念、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全新的当地地标性古建筑群,项目方案还得到了现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的认可。      在建的潮安区东山湖特色产业基地项目,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仿宋朝建筑,主体建筑净高69.9米,是目前我国最高的仿古阁楼。立面采用“明五暗九”格式,取义九五至尊。阁的瓦件全部采用金色琉璃瓦,以“龙凤戏珠”作为整体规划构思,通过一二号楼与主体楼阁的结合,形成升龙翔凤的整体气势。      呵护保护建筑,这不仅仅是关联一幢单体建筑的气质,还关联着现代化城市空间环境的活力,以及街区特色肌理所付诸的城市内涵——是否能承担起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从“修旧如旧”到“修旧如故”,五建集团秉持的修缮理念次第升级,让人们在城市生活里,获得时时接近历史的诗意享受,以及城市生活最有力的生命鼓舞。不仅如此,对历史建筑的整修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故”就是要研究原本的状态,不光是做成旧的样子,并且更要强调一个“真”字,才符合科学性和原真性。      在建设者眼里,保护建筑没有大小、轻重之分,一视同仁。在建项目普陀区长寿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乍听名字,你是否认为,它不过是小区旁边不起眼的便民医院?请听我慢慢道来。1号楼建造于1927年,原为一栋叠梁式砖木结构的三层住宅,前身是宋庆龄女士在1952年以她荣获的“国际和平奖”而创建的“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现已被列入第二批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这里地处普陀区中心地段,总建筑面积6264平方米,随着时代变迁,转为医用,就成为大家眼中的卫生服务中心。整体看去,这是栋比较典型的江南民居古建筑,此后,小院里陆陆续续增添了2、3、4栋楼,形成了木结构、红瓦坡屋面、水砂石外墙等建筑特色。由于民宅改为医用后,人流量增加,超负荷待命,修缮改建势在必行。      建设者拆除1号楼西面连接处的建筑群后,水刷石外墙的现状基本显现,还发现建筑东、南立面的外墙水刷石,已在多次维修过程中进行了多层次的腻子批嵌及涂料涂刷,就如同墙体患了“白癜风”,同时有多处产生了墙面裂隙、水刷石面层起壳及窗台窗檐部件残缺等情况,还有局部墙面进行了水泥砂浆的填补粉刷;西立面的外墙水刷石破坏得尤为严重,4米以下的原始外墙已不复存在!      项目部与多方共同讨论,正在对东、南立面的水刷石外墙进行清洗,并对局部损坏部位采取修补措施,对西立面根据清洗好的效果样式进行整体重做,最终达到恢复本建筑历史原貌的效果。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101%的无可挑剔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标志,历史建筑更是城市文明的沉淀和灵魂。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接了多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历保和文保建筑修缮、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仿古建筑营造、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为上海市乃至国家优秀建筑的保护修缮,维护建筑安全、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次又一次还原城市经典风貌的同时,五建集团精心打造“既有建筑修缮改建”这一特色品牌,不断为城市更新添力。在田哲看来,修缮保护建筑的感受,与新建高楼大厦截然不同——前者虽体量没有那般高大,但需倾尽全力,用“工匠精神”重现、再塑历史沧桑感。      什么是“工匠精神”?是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如果说“圆满完成”追求的是100%的完成度,那“工匠精神”追求的就是101%的无可挑剔,才能锻造精品。“五建已经把古建筑修缮保护作为核心优势之一,尽管它在公司百亿产值中,所占非重,但意义深远。”田哲强调。      目前,五建集团通过三项举措强化推进:一是在梳理总结历年工程基础上,汇编《既有建筑修缮改建》图册,重点展示了五建集团在该领域的建设成果和技术工艺,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资料;二是积极突破市场准入门槛,成功获批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核准通过的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三是通过整合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设计院、装饰工程公司相关技术资源,在工程研究院中成立既有建筑改造修缮研究所,结合五建集团设计院既有的古建筑创意设计研究中心,融合技术总结、信息收集、工程支撑、应用示范、合作交流等职能,实现了科研管理和专项技术研发、仿古建筑设计规划和既有建筑改造修缮项目施工三大板块的融合。      

       精品,艺精品高;工程,计工程进。所谓做出精品工程,是开展项目前,不厌其烦地翻看旧报章,闭上眼感受历史建筑的源远流长;是制定方案时,必定激烈的头脑风暴,要把所有细节在脑子里过一遍,突破点在纸上写一遍;是工作完成时,能感受到老屋焕新的记忆和回味,有历练的沉淀,也有最美的遇见。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几十年来,梁思成的这番话语如同有魔力的音符,时时敲击着人们的心弦。     

        曾几何时,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几何时,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创造了多少惊艳世人的宫殿、坛庙、寺观、园林、民宅。      曾几何时,那些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给厚重的历史留下了多少鲜活的空间与生命。      曾几何时,那一部部石刻的史书,便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有力见证。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