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汇报:“垂直森林”在上海

日期:2017-08-02     点击量:

       “垂直森林”虽然是一个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摩天大楼类型,但事实上在世界各地,一些楼层不是太高的高层建筑,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尝试绿色植物垂直覆盖的设计,你能在新加坡、曼谷、台北见到许多类似的绿色大楼。  在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部分区域,就被改造成“候机室里的丛林”;市中心的九江路501号一幢其貌不扬的老建筑中庭,就藏着迷你版的“垂直森林”,至于近期的“网红”———位于苏州河畔的天安阳光广场,更是以“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名号,受到广泛关注。 

        从复杂性由深入浅来说,建筑采用大面积绿植布置的手法广泛出现在城市生活中,尽管它们的叫法有所不同———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空中花园……诸如此类,都体现了建筑师把绿意引入钢筋混凝土的决心和创意。  老房子的绿色改造实验  位于九江路501号的原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大楼,记载着当年上海滩金融巨头的风云岁月。不过,它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标签”———上海首个以“垂直森林”手法进行改造的老建筑,而承担这一项目规划的,正是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4年,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接手这一项目时,考虑到消防和文保风貌的有关规定,最终决定在建筑的西立面引入垂直绿化。“从城市区域建设的角度考虑,这一抹绿意有助于建筑开放原本‘封闭’的空间”。建筑师认为,这幢建筑所在区域的周边用地规划相对紧凑,尺度也显得十分拥挤,在如此高密度的区域内,几乎不可能有相应的公共绿化以供社会享用。因此,在建筑改造中,从立体维度出发引入绿化,可行性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合理的手段。因此,在引入“垂直森林”模式的指导原则下,建筑师们就技术、结构、规范等适应性实施问题展开多层面的斟酌商榷。  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殊性,不能增加额外受力,改建时,建筑师的做法是给老建筑新做一件“外套”———在老建筑外墙间隔3米的地方建造一套独立的钢结构承重系统,从地面贯穿到建筑顶部,形成了一个独立“垂直森林”空间。错落的绿色植物通过钢结构,形成一个平衡的、向两边悬挑的姿态,一边与老立面之间采取铰接,一边则是垂直森林向外的阳台。在视觉上给老楼带来新生感的同时,也在结构上做到了“零负担”。  考虑到上海气候条件和夏季的台风天气,植物的锚固系统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植物的根球通过放置在一个钢制篮里再固定在混凝土树缸上,并且植物种植筐表面还会有弹性的安全皮带绑住固定。对于中大型树木,除了以上两个固定措施,还将使用伸缩钢索通过上下两个阳台的固定点,在极端的大风天气可以拉住树木,避免树干被吹落危险。  至于构件承受力设计,都是根据上海的气象参数来计算的,以对抗各种极端情况保证安全。在植物的选种方面也实现了本土化,结合实际的光照条件、高度、位置等因素排兵布阵。建筑师表示,这一“垂直森林”项目由于受制于现场的客观环境,既无法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同时它也很难被复制到其他项目中,如果要对它进行归类,只能说它是垂直绿色理想在不同语境下新的变身。 

       “生命柱”上构建千树风貌  400个相互交错的露台,高低错落种植了1000棵树,远远看去宛如峭壁上一簇簇绿洲。近日,一组苏州河畔的另类建筑群效果图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不同声音的热评 (左图),有的说好看,有的说怪异,有的网贴直接冠上了“古代巴比伦空中花园惊现上海苏州河旁”的吸睛标题。  其实,所谓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真名是“天安阳光广场西块地区”。这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建筑整体构思设计为“山峰型”,建筑设计师为大名鼎鼎的英国人托马斯·赫斯维克———他的作品在中国引发热议并非首次,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上海外滩金融中心就出自他的手笔。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绿树覆盖的建筑单体,其实是参差排列的140个“生命柱”———它们由一个个独立的水泥桩浇筑而成,桩径分别为70厘米、60厘米,柱高50多米,外观形似火炬,位于柱子顶端的每个露台花盆拥有五种规格,上面依不同尺寸,种着一棵体格相当的树木……从这点来看,它可以算是另一种版本的“垂直森林”。  针对高空种植以及抗风、抗旱两个问题,天安阳光广场项目的园林设计师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首先,对土球和树干采用钢丝绳固定,通过吊车牵引,将一株株树木种到“生命柱”内。其次,每个柱内均采用20厘米厚的鹅卵石做为蓄水层,为预防夏季高温时段土壤水分蒸发,及时给树木补水,确保树木能在狭小的水泥空间内良好生长。与此同时,在施工时还专门调配介质土追加营养,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景观配置方面,设计师选用了本地常见的桂花、青枫、红枫、紫荆等20多种常绿、色叶的树种。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经理张文军介绍,在今年5月底移植到现场之前,这些植物已经在苗圃里培育了整整3个春夏秋冬。目前,这批乔木的根须尚待培育,预计达到茁壮稳定状态还需要一年时间,所以在养护上要格外用心。他说,为了让这1000棵树健康成林,这座空中花园配备了先进的乔木固定、自动滴灌、雨水感应一体的现代种植系统。其中的自动滴灌系统,易控制精确施水深度,节水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传统绿化浇水养护造成的土壤冲刷和板结等诸多不利。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