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青年报:3D扫描技术投入复旦相辉堂修缮

日期:2017-08-25     点击量:
       曾用于故宫等古建筑修复工作服务的3D扫描技术被投入到了复旦相辉堂修缮中,通过在计算机中真实再现其内部构造,为后续南堂的修缮建设提供数据基础。记者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其承担的复旦相辉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而信息化监控在此次建设修缮中的应用为项目带来了很大便利。  “现在,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实时看到相辉堂项目北堂和南堂的建设情况。外立面墙体结构是否倾斜变形?外立面墙体与屋架结构是否位移变形?外立面基础是否沉降变形?经过监测和传输,在线展示分析平台将实时展现测点信息和实测数据,分分钟为工地‘把脉’。”五建集团复旦大学相辉堂项目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息化监控平台为推进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便利。  承担此次修缮扩建的五建集团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和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专业和经验让他们精确判断到,北堂地下室外墙距优秀历史建筑南堂外墙仅5米,施工最深处达9米,其承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重中之重,实时监测是必要手段。  记者看到,6套倾角仪、6套位移器、7套静力水准仪纷纷入驻施工现场,对南、北堂墙体、屋架横梁、沉降等实现自动实时摄取现场监测数据后,可以实时显示三维整体和节点变形引起的云图变化,并在三维模型上显示测点信息和实测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要精确“把脉”采集数据,前期监测布点找准“穴位”就必须百发百中。比如,对于墙体和屋架结构的倾斜变形监测,就需要在屋架和外墙上安装“精密倾角仪”;对于墙体和屋架横梁间的相对位移监测,则使用了“精密位移器”;多个“静力水准仪”则被布置在南、北堂外墙各处,用于观察外地面基础因周边和内部施工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化集合监控,施工人员在现场能实时监控相辉堂北堂和南堂的建设运行状态,确保墙体和屋架等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董事会与高管团队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媒体报道 图片新闻
业务领域
建筑施工 设计咨询 房产开发 城建投资 建材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员工风貌 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领军人物 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主要装备 研发平台
投资者关系
公司章程 股东回馈 股东大会 公司公告 定期报告 经营简报 重大项目 投资者服务 可持续发展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建工青年
服务中心
加入建工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